然而,彭壯壯心系自己的祖國,不為利益所動,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美國所給予的高薪職位,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生于紅色家庭,彭壯壯從小就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很有修養,是根正苗紅的革命烈士之后。他生于1974年,在北京念的小學,對待學習積極努力,不用父母怎么操心。
到了高二,因父母工作需要,一家人去到了美國,彭壯壯也因此受到了國外的教育,見識更廣。
02
在美國,他展現出了數理方面的天分,加上勤奮好學,成為了第一個獲得美國中學生“西屋獎”的中國人,小小年紀就取得了精彩的成績,不難看出,除去天分,他身上遺傳有祖母的那份拼勁與堅韌。憑借優異的成績,彭壯壯考進了哈佛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當真是別人家的孩子。
他能夠活成一位耀眼的少年,除去自己的努力,祖父祖母的優質基因,也離不開他雙親的影響。他的母親是研究所學者,父親擔任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因為過于優秀,享有終身榮譽。
彭壯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定然從長輩那里獲得了不少熏陶,養成了良好的品格思想,秉承了紅色家庭的遺風。
彭壯壯對于祖母也非常崇敬,他雖沒能見到祖國,但從父母口中得知了祖母的事跡,被她的精神所震撼。2000年,他專門回到重慶,到祖父祖母的墳山祭拜,相信他的祖父祖母九泉下有知,也會為他的成長感到欣慰。
他的祖父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彭詠梧,四川云陽縣人。他自1938年入黨后,便在云陽縣委書記等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奉獻自己的力量,1945年,與江竹筠結成了夫妻。不幸的是,1948年1月,他在戰斗中為掩護戰友而犧牲,年僅33歲。
彭詠梧犧牲的那一年,江竹筠28歲,此時距離她干革命已經有9年左右的時間,而第二年,她被敵人抓捕后也英勇就義,和丈夫一樣,為了國家的和平與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03
人們為英雄的犧牲而惋惜痛心,重慶的人們知道彭壯壯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紛紛拉住他的手,表示對英雄的敬意。通過人們對祖父母的尊敬,彭壯壯感受到了他們的偉大,心中燃起了更堅定的報國信念,回到美國后,他便向父母說出了心中的想法,要回到祖國發展,繼承祖父母的遺志,為祖國更繁榮的明天而奮斗。
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于是他放棄在美國的高薪崗位回國,先后在麥肯錫全球管理、微軟大中華區、好未來等公司發光發熱,以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積累下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中國對外戰略活動的奉獻了重要的力量。
在感情上,彭壯壯和祖母戰友的孫女走到了一起。他剛回國那會兒,由于長時間沒在北京生活了,且北京又在發展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對北京的環境比較陌生。
這時候,曾在兒時與他玩耍的仲琦,給了他不少生活上的幫助,兩人便從兒時的玩伴發展成了戀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后,認定對方是自己的伴侶,結為了夫妻。
仲琦是何理立的孫女,何理立也是一位黨員,是江竹筠的同學,彭壯壯能夠與祖母友人的孫女結成夫妻,也算是冥冥之中的巧妙緣分。
革命戰士為了國家與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也許他們未能親眼見到祖國繁榮昌盛的面貌,但他們的后人,秉承了他們的精神,代他們見證了這片山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