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元足球錯了嗎?陳戌源的3年半,中國足球一地雞毛

日期:2023-02-16 11:26:4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他還曾經因為在跟李嘉誠的談判中,表現強硬得到了廣泛好評(李嘉誠開始時的入股條件是用較低的標準來支付工人工資,最終做出較大的讓步)。

2010年時上海港已經吞吐量來到世界第一,成就了一段佳話。

b. 鮮明的個人立場與標簽:成為他的軟肋

在上海上港的成功,讓陳戌源得到了成為中國足球掌門人的機會。不過他的個人身份標簽,成為日后槽點不斷的來源。

尤其是在他主導的俱樂部中性名進程中,允許上海上港更名為上海海港,這樣的擦邊球引發廣泛不滿與爭議。

同時他個人一直都是歸化政策的反對者,在上海上港主事期間,也不愿意啟動艾克森的歸化工作,導致他最終回歸廣州恒大。

這個立場,在國足的世預賽12強賽期間,多多少少影響到了人員的使用。要知道廣州恒大為了歸化球員,前后花費超過20億人民幣,最終草草收場會讓人痛心不已。

02. 主導“去金元化”:中超的衰敗成他的責任

a. 一出手就是中性名:成為最大爭議點

在2019年8月成為中國足協主席之后,陳戌源延續了自己的做事魄力,一開始就要主導“去金元化”。

尤其是重點推進中性名,成為無數人爭論的焦點,也是中超聯賽由盛轉衰的一個標志。

中性名出現的背景,絕不是因為某個人的一時念頭,而是中超平臺在金元足球時代,有向“廣告平臺”發展的趨勢。

諸如權健這樣的品牌,通過中超變得家喻戶曉,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同時房地產企業通過中超的廣告效應,找尋更多的融資機會,顯然是存在不可知的風險。

無奈步子大了容易傷到自己,原本因為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少企業資金鏈斷裂后,已經無力繼續給足球投錢,他們的離去也是一個自然規律。

問題是當原有的金主離開,中性名的出現讓新的投資人望而卻步,這就導致了中超難以為繼的尷尬。

從這個角度上講,陳戌源在2020年疫情來襲后主導推進中性名,讓中超直接“高臺跳水”。

b. 中超版權縮水16倍!只靠推動降薪不足以救市

與去金元化配套的,就是陳戌源兩次發布限薪令,推動中超各隊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這個舉措原本是正確的,問題是當投資人放棄球隊,不再投入后,僅僅靠降低支出,已經無法自救。

畢竟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國足球都是“賠錢”的,球隊背后的金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寧可燒錢賺吆喝。哪怕降薪一大半,沒有了老板輸血,球隊依舊無法正常運營。

更為要命的是,疫情的這3年里,沒有了主客場,球隊缺少門票收入。同時隨著限薪和降低投入,大量王牌外援離隊,也讓中超的市場價值一再縮水。

2015年時,中超冠名版權賣出5年80億(年均16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在當下已經減少到1億人民幣,僅為當初的16分之一。

這直接導致中超各隊的分紅,從當年巔峰時的6000多萬,縮水到2022賽季的800萬人民幣。

給予球員的限薪令,初衷可能是為了保證工資依舊可以正常發放,結果逐漸變成了欠薪的理由。

當中超球員開始參與“直播帶貨”,這的確是一個特殊時代下的無奈。不知不覺之中,也為假球等問題,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03. 陳戌源的離開:會給中國足球重啟提供信心

a. 陳戌源的離開:會讓中國足球的天“亮一些”

從2019年8月上任,很快就經歷了中國足球資金鏈斷裂的崩盤期,過去的3年半時間里,陳戌源趕上了“最慘的時代”,他個人是否在這個期間出現重大違紀問題,尚需調查結果,當下無法進行評價。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陳戌源步上謝亞龍和南勇的后程,會讓未來的繼任者在辦事時,更加用心更加小心。

或許這一次的改革會被中止,成為讓更多投資人重返足球場的理由。

畢竟當下的中國足球,太需要新的資金流入,來帶活當下的一潭死水。

b. 一個新的契機:新的中超、亞冠、亞洲杯

接下去的一年,將會是中國足球非常重要的一年。中超恢復主客場賽制,球迷重新回到球場,同時我們的球隊也將重返亞冠。

能不能打出好成績,將會是中國足球自救的最佳機會。畢竟球迷是很單純的,只要踢得好,就會去熱愛。有了熱度,就能吸引到新的投資人入場。

我們有一年的時間調整內務,振興聯賽,為推遲到2024年的亞洲杯做好準備。

同時2026年世界杯將會迎來擴軍,亞洲將會獲得8.5個名額。如果我們可以及時調整,新的翻身機會就在眼前。

結束語:

競技體育無分對錯、只問強弱,陳戌源的變革沒有取得預想中的結果,反倒是讓中超走到了末路。他失去了民心,四面樹敵,走到這一步也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或許這是李鐵給予中國足球的最后一次助攻,能不能未來開花結果,就要繼任者多加努力,不要重蹈覆轍。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