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統一臺灣的最后機會,大陸制度優勢能不能叫醒臺灣大多數人

日期:2022-12-28 11:12:4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我們注意到,在臺灣島內有這么一種聲音,認為臺灣地區的經濟“發達”,而大陸地區的經濟“落后”。

因此他們認為,統一以后臺灣地區的“發達”經濟,會被大陸給“拖累”,而信以為真的臺灣民眾,對統一的支持力度就收到了影響。

我們說,這就是民進黨當局為了實現他們的“臺獨”政治圖謀,在臺灣島內搞虛假捏造的輿論環境,惡意抹黑大陸,抹黑統一。

事實顯然和民進黨當局說的很不一樣。

等到實現祖國統一以后,臺灣將會直接和我們大陸地區的各個省份,進行經濟上的競爭和合作。

到時候,臺灣的企業就會發現,他們需要面對的,是綜合實力超強,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是制造業高度發達,許多行業生產研發能力世界第一的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是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信息化制造業高度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這些地區的經濟綜合實力,比起臺灣地區來說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這些省份的經濟競爭,只有一個半導體產業作為支柱的臺灣地區,真的在經濟上有他們自己認為的那么重要嗎?

更何況,臺灣地區部分人還在把臺灣僅有的半導體產業支柱,送給美國人,那要是連半導體產業都失去了,臺灣社會靠什么維持經濟發展?

事實證明,缺乏發展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民進黨當局,已經在過去的這些年間,極大地損害了臺灣的經濟發展。

包括臺灣的支柱產業半導體產業在內,對大陸地區都有相當高的依賴程度,這種情況下,臺灣地區更應該選擇的是和大陸各個省份合作發展經濟,而不是一門心思搞“臺獨”。

事實上,如果臺灣島內的企業能夠擺脫民進黨宣傳的毒害,認真分析大陸的經濟發展狀況,他們會發現在統一以后,大陸的制度優勢將會給臺灣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因為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近些年來講究的是一個什么,是在統一的指揮調配下,各個經濟發展區有機地進行配合,互相補充,從而實現高效的發展。

現代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細分出相當多的行業,一個地區不可能說做到所有行業面面俱到,他必須要有發展的側重點。

有了側重點,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就會出現差異,最后某些地區就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產業。

而我們國家所做的就是協調各地的優勢產業,讓各地的優勢產業形成互補,最后在國家層面上做到面面俱到,各個主要的行業都能實現高水平發展。

那么,我們說臺灣地區的優勢產業是什么?是芯片,是半導體產業。

所以說臺灣地區在我們實現統一以后,如果能主動融入大陸的經濟體系,主動參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來,那么臺灣地區一定不會缺少收獲。

但是我們說,前提是什么,是臺灣地區要主動融入進來。

也就是說臺灣地區要在社會上認可統一,做到高質量的統一,他才能夠主動地融入中國的經濟體系當中。

如果臺灣地區不進行主動融入,甚至抗拒融入,那這樣的機會可能以后就沒有了。

大陸地區幾個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經濟區,比如長三角,比如珠三角,比如首都經濟圈,都已經在大規模布局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尤其是芯片產業的發展,這更是重中之重。

現在臺灣地區的臺積電,還占據著芯片行業的技術優勢。

但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中國從國家層面開始布局,投資幾千億甚至幾萬億人民幣,下定決心要去攻克某一項技術的時候,中國在技術突破后的發展速度將是驚人的。

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和半導體消費市場之一,自身內循環帶動的需求就足夠推動中國芯片產業的不斷發展。

所以現在的局勢就是,臺灣地區如果錯過了接下來幾年主動融入大陸經濟體系的機會,那么在未來恐怕就很難再有機會融入大陸的經濟體系了。

對于很多臺灣企業來說,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在民進黨的宣傳和造謠下,絕大部分的臺灣民眾仍然意識不到這一點。

他們仍然沉迷于曾經“四小龍”時期對大陸的經濟領先中,沉迷于民進黨的虛假宣傳中,并且相信今天的大陸仍然落后于臺灣。

我們說,像這樣的情況,我們有必要以輿論和宣傳攻勢,給臺灣民眾一個正確的事實,戳破民進黨當局的虛假宣傳。

只有戳破民進黨的虛假宣傳,讓大部分被蒙蔽的臺灣民眾認清現實,認識到大陸的制度優勢,我們才能比較好地實現高質量統一。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