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險些“關門”
綜合撥款法案為每一財年美國聯邦政府各部門支出規模和用途作出規定,涉及聯邦政府運轉資金問題,關系重大。由于兩黨分歧巨大,新財年綜合撥款法案最終版本遲遲無法敲定。作為替代選項,眾議院和參議院于2022年12月14日和15日先后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使聯邦政府暫時避免停擺。
直至當月22日下午,綜合撥款法案才在參議院艱難通過,此時留給眾議院投票和拜登簽字的時間不足兩日;23日下午,眾議院在經過更加激烈的唇槍舌劍后,最后時刻批準法案,但表決結果基本按黨派劃線;23日晚,留給該法案走完最后送簽程序的時間已經不足,而聯邦政府24日零時面臨“關門”,拜登只好簽署另一份短期撥款法案,令聯邦政府得以再運作一周至30日。
12月27日,拜登前往美屬維爾京群島的圣克羅伊島度假。白宮直至28日才收到國會提交的兩院批準法案版本,29日呈送拜登簽署生效。此時距聯邦政府再次面臨“關門”只剩一天。
這是2022年11月1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凸顯制度失靈
法案雖然驚險生效,但面臨的批評聲仍不絕于耳。一些議員認為,法案冗長且包含大量不必要支出,國會領導層本應更早公布法案內容,而不是強迫議員們在拿到法案文本后短短幾天之內就投票。
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籍參議員羅恩·約翰遜表示,根本不可能有人能讀完如此冗長的法案文本。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參議員里克·斯科特抱怨稱,這份法案的長度甚至是《圣經》的三倍。
在約翰遜看來,法案能夠獲得批準表明,“華盛頓的失能和犬儒主義已經到達全新高度”。他說,國會已違背其長期遵循的一項規則,即增加的強制性支出須由額外的稅收抵消。由此,聯邦政府將繼續產生巨額財政赤字,“我們正在抵押下一代人的未來”。
美聯社日前開展的一份民調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美式民主處于失靈狀態。一位名叫亞當·科伊肯德爾的選民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一切都變得更加分裂、更加極化、更加關注黨派立場,(政客們)沒有為選民服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