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必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當前我國的預算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過去出臺單項制度和規則的方式,已無法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改革要求。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必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從“強化統籌”入手進一步提高財力統籌能力,從“突出績效”入手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從“支出標準”入手進一步強化預算法定約束,從“信息支撐”入手進一步提高協同管理能力,多方同步發力,力爭以“小切口”推動“大變革”,牽引帶動政府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強化全口徑預算統籌調配。加強“四本預算”和政府專項債券等收入來源的銜接,健全政府投融資機制。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土地、海域、礦產等有形資源和指標、規模、權益等無形資產實行市場交易、有償使用、統一監管。建立“集中財力辦大事”預算決策機制,以事業發展規劃為遵循,實行“決策(規劃)—業務—資金—項目”清單式管理,加大對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決策、政策的財力保障,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提升財政資源配置能力,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提質增效。明晰績效管理權責。推進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深度融合,保障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強化全流程預算績效融合。全面實施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審,加強成本效益分析,從源頭實行績效“一票否決”預算控制。實行預算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實行預算支出“項目化”管理,以零基、滾動、優選為導向進行項目排序,實現各項支出可增可減、可進可退。
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強化預算法定約束。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建設。加強基本支出標準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健全基本支出標準體系框架,科學設置定額項目,合理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和基本履職需要;另一方面,要分類明確財政保障政策,完善支出標準和保障政策調整機制。加強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從項目文本和支出標準兩方面推進標準化工作,進一步統一項目文本的框架結構、支出內容、文本格式等內容,針對項目各項支出內容中適合制定標準的部分,制定符合實際的支出標準;另一方面,將財政資金分配規范及方法等納入支出標準范疇,把握建設重點,對于涉及面廣、資金量大、實施期限長、適合標準化管理的項目,應進一步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的進程。
推動數據共享,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預算管理信息貫通共享。加強大數據開發應用,強化財政部門數據密集型綜合管理部門的定位,推進財政與稅務、人民銀行等的跨部門數據連通,夯實預算管理基礎。在縱向上進一步促進中央和地方財政系統的信息貫通,在橫向上進一步促進部門間預算信息的互聯共享,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全覆蓋、全鏈條的財政資金監控機制,實時記錄和動態監控資金在下級財政、用款單位的分配、撥付、使用情況,形成多層次的綜合監督體系。
強化協同監督,提升預算審查監督能力。發揮多種監督方式的協同效應。加強預算和各項政策的銜接,編制年度預算時,將全面貫徹國家重大戰略、政策作為預算安排的首要任務,支出預算和政策必須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反復對標對表。改進和細化預決算編報,逐步完善預決算草案的編制,以便于人大代表理解和監督。加強與人大代表的日常溝通匯報,積極配合人大審議預決算,將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預決算的決議作為制定支出政策、分配財政資金、完善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據。
(作者:馬海濤、肖鵬,分別系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1ZDA043〕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