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改革基礎工作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工作包括清產核資、確定成員身份、合理量化股權等,截至目前,全市791個涉改村(社區)清查資產總額為60.05億元,確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060224人,共發放股權證360507戶。市農業農村局按照省廳相關文件精神,制定《關于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及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通知》,指導縣(市)區開展“村社分賬”工作,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規范運行的監管。同時采取各縣(市)區自查、市級督查相結合的方式,穩步開展“三資”治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促進集體資產運營陽光化、制度化、規范化。
2022年10月,湘潭市與省農交公司、土流集團開展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文件。最近,雨湖區姜畬鎮鎮屬258畝漁場、湘鄉市龍洞鎮泉湖村陳賡故居、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水文化廣場等資產的股份合作、租賃業務的招投標等,在交易中心平臺掛牌開展業務。
抓實改革成果運用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礎工作完成后,湘潭市提出了“分類施策、四個一批”的工作策略。即,針對各村集體經濟情況,幫扶一批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培育一批年收入10萬至50萬元的村,提升一批年收入50萬至100萬元的村,打造一批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全面激發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在此策略的指導下,2021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39億元,比2020年增加42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6元,較2020年增長10.6%。2022年,全市新增50萬至100萬元的村7個,新增100萬元以上的村6個,超額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標任務。其中,岳塘區、韶山市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
2022年,湖南省推廣100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湘潭市有8個村的5種模式入選。其中,“三統一分”發展糧食生產模式,獲得省深改委以及省委有關領導的高度好評。此外,雨湖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共同體村發公司新模式,在姜畬鎮青亭村和泉塘子村試點成功,兩個村共計分紅124萬元;全市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建200萬元以下財政資金中小型項目模式,有267個村積極申請加入試點行列,效果很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