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盛景嘉成彭志強:創投行業迎重大制度性利好,人民幣基金有望引領市場

日期:2023-03-04 11:23:5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正如全面注冊制下上市公司會呈現“二八結構”,20%的優秀企業會脫穎而出一樣,股權機構也是如此,未來20%的優秀機構“ 募資難”問題會逐步緩解,甚至是有序解決,而另外80%缺乏專業能力的機構可能逐步退出市場。

人民幣基金有望螺旋式上升乃至引領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哪類基金最受益于全面注冊制的實施?未來發展態勢如何?

彭志強:全面注冊制對創投行業最直接的影響,是在制度層面穩定創投機構的預期和信心,尤其對人民幣基金的影響更直接。

人民幣基金募投管退環節中的“募資難”依然是當前行業顯著的共性痛點。之所以募資難,原因在于投資周期比較長、退出不可預測,全面注冊制的價值在于進一步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層面明確了退出預期,這將提振人民幣基金的信心,可能吸引人民幣基金加大對一級市場的投資布局。

一方面,人民幣基金投資的科技賽道、產業數字化賽道以及醫療健康賽道等策略相對穩定,不像美元基金投資的消費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賽道有比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人民幣基金更直接享受全面注冊制的紅利。未來,人民幣基金有望經歷軟著陸、筑底、厚積薄發、逐步引領市場的過程。

四五年前,相比美元基金,人民幣基金處于弱勢地位,2015年和2016年設立的大批人民幣基金,在市場上話語權相對低,而且與美元基金關注的熱點賽道相比,項目成長偏慢。在科創板與創業板注冊制后,人民幣基金已經基本軟著陸了,回報達到市場可預期的水平。

所謂筑底,指的是全面注冊制啟動后,人民幣基金的業績可能會越來越好,甚至有可能跑贏美元基金。人民幣基金擅長的科技、醫療健康等賽道會涌現出很多優秀項目,而美元基金原本押中的賽道已發生變化,在與人民幣基金PK時,優勢不再明顯。

再加上全面注冊制實施后,人民幣基金募投管退的投資閉環已形成,從而會螺旋式發展,人民幣基金的競爭優勢會逐步持平美元基金甚至反超。

證券時報記者:從股權投資機構的角度,您對全面注冊制有哪些建議?

彭志強:注冊制的終極決戰是“退市常態化”。之前企業削尖腦袋想上市,因為上市后就進入“保險箱”了。但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后企業一旦經營下滑,就沒有價值了,企業會因估值低迷而主動選擇退市,美國每年退市公司數量與新上市公司數量基本相當。這樣一來,上市對企業發展是正常手段而不是目的,企業不會不擇手段甚至造假去上市,就會形成良性循環,經過優勝劣汰,最終留在資本市場上的都是優秀企業。

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的關鍵是要“退市常態化”。全面注冊制是良好的開端,未來期待繼續下大力度推進退市常態化,真正實現資本市場新陳代謝機制。

同時,全面注冊制時代,要相信市場的判斷力,各方面要更有包容性,讓市場去選擇。如果在行業上直接給企業定調定性,會阻礙很多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股權投資開始活躍起來 三季度可能有顯著成果

證券時報記者:2023年開年以來,您觀察到股權投資機構行業有哪些新動向、新現象?

彭志強:去年11、12月份基本是冰凍期,今年整體市場已經活躍起來了,各家機構都在忙著做內部規劃、看項目、募資、投后管理等。大家都已經進入非常繁忙的工作狀態。

只是距離工作成果呈現,即規模化的投資落地還需要時間,項目從立項、盡調、決策,再到協議談判等都需要過程,估計三季度起可能會有比較顯著的投資成果。

活躍是相對的。目前,整個投資行業還是“k型分化”,與賽道及機構都有關系,比如新能源這些領域依然很熱,但消費總體還是偏冷,距離真正扣扳機下手還需要時間。當然,一年半以前的消費賽道有些過熱,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過高的估值。

希望大家理性投資,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過熱的投資收益永遠有限。越是在冷靜理性的時候,越能創造更好的投資回報。尤其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后,過去那種風風火火的,想速戰速勝的模式,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了。

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創業者,當下更重要的是回歸理性,堅持長期主義,真正用內在價值去驅動企業的成長,獲取投資業績的回報。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看好哪些行業和賽道,會有哪些布局?

彭志強:行業方面我們比較推崇多賽道組合的策略,中國市場這么大,一方面很多機會不存在了,但另一方面又會誕生很多新機會。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醫療健康等都是我們特別關注的領域,數字經濟范圍又細化成產業互聯網、元宇宙、信創等領域,這些賽道依然是增長良好的賽道。

同時,在消費領域,我們比較推崇用產業互聯網視角布局消費賽道。用產業互聯網2B賦能的邏輯,而不是賣貨的2C品牌邏輯,機會依然非常大。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時,每個領域都會有垂直平臺出現。

責編:岳亞楠

校對:姚遠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