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迎偉表示,希望國家進一步支持浦東加快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出臺試點方案,以授權清單方式賦予浦東更大改革自主權,為全國和全市先行試點探索。
提升核心功能,主動為國家“試制度”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俊壽帶來了《關于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打造中國特色營商環境的提案》,提出上海要主動承擔起為國家“試制度”的責任,利用國際金融中心資源優勢,為打造中國特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上海經驗”。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也認為,當前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正處于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的關鍵期,需要突破性試點政策支持。
“目前,上海的總部企業,訂單處理在上海,資金結算放在境外,業務全流程放在上海的少。因此,既要升級傳統跨境交易的金融支持,也要勇于探索離岸交易的金融服務。”他建議,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到面的原則,首先從總部經濟入手,在浦東探索建立離岸資金管理模式,實現外來外去資金進出自由便利,逐步形成與香港配合、與新加坡競爭的離岸業務發展格局。
王俊壽則建議,在浦東尤其是臨港新片區推動制度創新,探索建立長三角地區跨省立法協同機制,重點推進長三角營商環境的聯動認同。同時,可以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臨港新片區,探索制定國際金融中心稅收支持政策,“一是擴大金融業增值稅的抵扣范圍,對重點發展的金融業細分行業和金融創新產品提供適度稅收優惠。二是探索對跨境金融、離岸金融試點業務制定配套的稅收優惠安排。三是對標國際標準,探索建立新的征管和納稅服務模式,增加納稅透明度,降低征納成本,減少企業納稅費用。四是將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醫療保險支付列入個稅專項扣除的適用范圍,使得中外資金融機構專業人才享受同等稅改紅利。”
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上海要圍繞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形成合力,助推“五個中心”能級提升,為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邁出全新步伐,推動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
今年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10周年。2013年9月29日,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浦東新區宣告起航,開啟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新探索,成為撬動整個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支點。而面向未來,這片試驗田仍被寄予厚望,要成為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引領之地。
“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其深度、廣度、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全國政協委員周漢民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走過的每一步都十分值得總結,最重要的是始終站在中國大地上眺望世界、融入世界。十年夯基壘臺,今朝揚帆遠航,需要改革邁出新步伐,需要開放推進新領域,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為此,他建議,要進一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當前,國際經貿規則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呈現自由化和便利化要求更高的發展趨勢。縱觀全球自貿區,大多以‘八大自由’為首要要求,即貨物貿易自由、服務貿易自由、人員往來自由、運輸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企業運營自由、數據流動自由,稅收方面則普遍實行‘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做法。”
周漢民認為,我國自貿試驗區在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以及信息的快捷聯通方面已經進行了寶貴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數據流通、稅收監管等方面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要通過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實施,深度對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特別是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針對數據確權交易、隱私權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重點領域,要加快先行先試。
杭迎偉也建議,進一步支持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盡快落地,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外商投資、知識產權保護、高端產業發展等領域推出更高標準的改革開放舉措,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
作者:唐瑋婕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