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翻番,生產訂單排到4月份!義烏工廠老板開1萬月薪搶熟練工

日期:2023-02-19 11:16:2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今年,黃正兵計劃將工廠規模擴大到五六十人,他還在距離義烏20多公里外的浦江縣買下一個全新的廠房,等工人招滿,就將在義烏的工廠整體搬遷過去,向著規范化發展。

為了招人,黃正兵下了很多功夫,除了常規的派人去人才市場擺攤,他還通過各個人才網、街邊小廣告以及短視頻社交平臺等各種渠道發布招聘信息。

來應聘的人也很多,多的時候黃正兵一天能接二三十個來應聘的電話,年齡大都在35-50歲,但黃正兵還沒把人招全,因為他最想要的熟練工太搶手了。

個性化定制更需要熟練平車工

黃正兵目前最急缺的是平車工,即縫紉機操作員,這也是整個服裝行業普遍急缺的崗位,幾乎每一家相關的工廠都在大力招聘此類工人。相對來說,大廠的工資會低一些,福利待遇好一些,小廠的到手工資會更高一些。

在義烏,像東田制帽廠這樣50人以內的中小工廠以及更小的家庭小作坊占大多數,隨著越來越多的直播電商逐漸向自有品牌轉型,這些小廠很多都進了直播電商的供應鏈。

在義烏北下朱等電商直播基地,路邊到處可見供應鏈工廠的招牌。而對各個供應鏈工廠來說,要迎接的是越來越個性化的定制需求,也就意味著對操作工人的要求更高了。黃正兵說,現在遇到新手一般都會回絕,“只招熟練工。”不像標準化流水線上的作業工人一般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器械培訓便可以操作,大部分小廠需要的是技術純熟的熟練工,“畢竟如果一個工人不合格,毀掉的就是一整批產品,那樣代價太大了。”

臨近義烏的山口臨時工市場,是東陽最熱鬧的勞務市場,每天有成千上萬人在這里找工作,短短300米的一條路上,6家人力中介公司緊挨著開在一起,門口貼滿了招工信息。而馬路邊,早上7點開始陸陸續續有來自義烏、東陽的大小工廠老板排著隊舉著牌子招工,像極了公園里的相親角。普工、注塑工、包裝工、裝卸工……各種各樣你聽過或是沒聽過的工種匯集在這里,但放眼望去,絕大部分企業都在招平車工。

記者問了多家企業得知工人們的待遇基本一致,普遍薪資為6000元到10000元。

來自貴州的易女士,2016年在親戚的帶領下來到義烏打工,最初在飾品廠、玩具廠干過,后來進了一家服裝廠做縫紉工,從此便沒有再離開過服裝行業,從拷邊、卷袖口到拉腰、壓領,制作一件衣服需要經過的每一道工序她幾乎都嘗試過,最終摸索出自己最愿意做的是拉腰。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人山人海的山口市場中駐足打量著一位老板手中的樣衣,一番溝通后,她決定去工廠看一看。

路上,記者問她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工作機會中挑選自己心儀的東家,她說除了工價,最重要的尋找自己比較上手的工種以及面料。過去幾年,她一直以臨時工的方式輾轉于多個工廠,因為工廠訂單的量不統一,有的單量大,一批貨可以做很久,做完了如果下一批貨單量小、工作不飽和,或者新的單子面料不是自己喜歡的,就再找下一份工作。這里的大部分工人看重的是到手的工資,易女士也是如此,但如果遇到合適的廠,她也考慮成為長期工。

提高福利待遇留住人才

黃軍是江蘇人,曾在美國工作,易女士參觀的是他去年在東陽新開的廠,離山口勞務市場不遠。黃軍回國后第一次創業在諸暨,之后輾轉到了義烏,給別人的工廠做管理,如此蟄伏了4年,去年他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一次他把目光瞄準了家居服這個類目,在東陽租下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廠房,建立了標準化的生產車間。

今年開春,正月二十工廠正式開工,他把一切安排好便馬不停蹄地奔赴勞務市場招工,這些天,他幾乎每天都在山口市場站著。相比大部分老板舉著小廣告招人,黃軍選擇拿一件樣衣往人群中一站,自然會有工人上前詢問,他說他從來不在網上招人,這樣更直接一點,效率高。為了更快地招到人,他也對工價做出了一些調整,比如前一天還是0.2元/件的拉腰,今天調到了0.3元/件;一個技術熟練的工人,一個月工作29天,每天11個小時,月入萬元沒問題。“今年業務擴大了,目前計劃現有的五十多個工位要坐滿,旁邊還要再開一條線,技術工還有缺口。”

黃軍告訴記者,他希望用標準化的操作間和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來吸引工人,除了住宿、餐飲等基本保障,他也在計劃將社保公積金、季度獎金、節日福利、年終獎等慢慢完善起來,“把福利待遇提上來,這樣可以讓工人們能長期穩定地在這里工作。”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曹夢琪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