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之下,同屬長榮系的長榮航空日子卻沒那么好過。
1月1日,長榮航空旗下多名機場地勤員工,集體臨時請假。這部分員工多來自長榮航空旗下的長榮航勤。
據中國臺灣省民航局相關部門統計,長榮航勤目前有員工1890人,1月1日總共有151人臨時請假,占當天人力安排總數(618人)的兩成。
臺媒援引長榮內部員工稱,長榮航勤員工的工作主要是客機賀貨機的清潔,和機邊拖拉行李與貨物,若罷工,旅客會拿不到行李,空運貨物也無法準點到達,是集團內相對辛勞的工作。
而截至1月1日晚7點,中國臺灣省民航局相關部門稱臺灣共有79班次航班受到影響,延誤超過15分鐘航班有49班次,出境客機平均延誤124分鐘,入境客機平均延誤119分鐘。
多家媒體報道,長榮航勤員工是因不滿2022年僅有1月年終獎,遠低于同集團的長榮海運45個月年終,而通過臨時休假方式表達不滿。
人手緊缺,就連長榮航勤董事長陳有玉都親自下場搬行李。在中國臺灣省電視媒體的鏡頭中,兩鬢染白的陳有玉在傳送架邊正搬運行李,其一邊擦汗一邊對媒體表示“我們一直在找人啊,基本上我們行政人員也出來幫忙”。
長榮航空在相關新聞稿中也指出,除了原排班作業人員及支援人力外,包含董事長及總經理等行政主管以及現場作業主管,于上午6時即到作業現場協助搬運行李、清艙、推輪椅作業,與同仁一起站在第一線,早班技術性及非技術性支援人力約80名,盡最大的努力讓航班得以正常起降。
與此同時,中國臺灣省民航局相關部門也聯絡長榮航空,要求其設法增派人手處理,降低對航班與旅客的沖擊。中國臺灣省交通事務負責人甚至稱,已多次致電長榮航勤董事長陳有玉,希望集團內部的年終獎金不要差太多。
時代財經發現,2022年前9月,長榮航空盈利69.2億新臺幣(約合15.57億人民幣 )。2019年-2021年全年歸母凈利分別為39.82億新臺幣(約8.95億人民幣)、-33.61億新臺幣(約-7.56億人民幣)、66億新臺幣(約14.85億人民幣)。換言之,與長榮海運一樣,長榮航空2022年前三季度利潤已超2021年總和。
長榮航空方面則稱,近年受疫情影響,長榮航勤業務大幅縮減、人才流失,營運十分艱辛。在當前航空業恢復正常營運之際,公司年底已完成調薪及年終獎金發放(年終1個月、月加薪2000新臺幣),對于相關技術性較高的作業員工,另行調高技術津貼,現正持續招聘人才。
1月3日,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表示,截至當天中午12時,現場的旅客服務狀況良好,相關作業也都正常,會持續觀察。旅客則稱,當天的通關及行李提領作業都很正常未延誤,希望勞資糾紛可以盡快落幕。
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