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正月”的“正”本讀[zhèng],因與秦始皇嬴政音諱改讀成了[zhēng];
有改神仙名的:如“姮[héng]娥”,因避漢文帝劉恒音諱,改稱“嫦娥”;
有改地名的:如開封在春秋時叫啟封,因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改為開封。
先撞名諱,又喝猴尿,難道賈母是要雪上加霜,有意當眾羞辱勞累了一年的阿鳳?
以賈母之仁慈與智慧絕不可能,她的本意應該是點撥鳳姐,擔當一家之大業,光像耍猴一樣能說會道演戲不行,還要厚德載物。
以王熙鳳的聰慧機敏自然也能聽懂賈母的暗示,但生于末世的王熙鳳面對的是一群“坐山觀虎斗、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油瓶子不扶”的“刁奴”,和盛世當政的賈母所處的環境已截然不同。
那時賈府不乏焦大這樣自己喝馬尿在死人堆里背主子逃命的義仆。
生于末世的凡鳥(鳳)——鳳姐,能照搬賈母持家理政的全套方案嗎?
雖說“天不變 道亦不變”,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道”,是封建社會存在的根本,但處在“昏慘慘似燈將盡”“忽喇喇似大廈傾”的末世的王熙鳳,早已呼吸到一股遍被華林的悲涼之霧。
她機智地用兩個故事不動聲色地回敬了賈母對她的教誨:
一個是用極盡渲染的開場白,講了個大家族正月半的酒宴有頭無尾的故事;
一個是聾子放炮仗沒到地方就散了的故事。
王熙鳳那繞口令般的“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哎喲喲,真好熱鬧”的隆重的開頭,吊足了愛熱鬧的賈母的胃口。
見鳳丫頭突然住口,就急著問:“你說你說,底下怎么樣?”
鳳姐卻笑道:“底下就團團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眾人也不甘,還是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
鳳姐卻拍著桌子說:“好羅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節也完了,那里還知道底下的事。”
過了今天哪知明天,這表面鮮花著錦的豪門貴族,也是千里搭長棚,散是必然,不散是夢幻。
就像放炮仗的聾子,明明炮仗已經散了,自己聽不見,卻還抱怨“賣炮仗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
王熙鳳在過年的盛大家宴上,三次說到“散了”,這里有鳳丫頭的心寒也有對賈家搖搖欲墜的預感。
王熙鳳自然不缺那“百兩金子千兩銀”的“年終獎”,但她需要對自己“苦勞”肯定的褒獎。
可封建社會的道德核心是“仁義禮智信”,“禮之用,和為貴”,處在封建末世的鳳姐怎么“禮”,怎么“和”呢?
她在協理寧國府時用“責任到人、賞罰分明”的辦法,才保證了一個早就“忒不像”寧國府,能為秦可卿辦個風風光光的大出殯。
在“和為貴”的文化倫理下,“臉酸心硬”的“烈貨”王熙鳳沒得到“年終獎”,是在“情理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
所以當炸晦氣的鞭炮響起時,見賈母摟住黛玉,薛姨媽摟住湘云,王夫人摟住寶玉時,她說了句“我們是沒人疼的了”,強勢的王熙鳳用戲謔的語言表達出——
她其實也需要一個真心的“抱抱”:
我懂你老太太的擔憂,你也得懂我的不易。
寧國府那邊也有個沒得到“年終獎”的名喚賈芹,原因是他在榮府那邊有了差事,一年到頭油水撈了不少。、按說寧國府的年終獎是一種“恩賞”,無論族人個人的年收入如何,都該人人有份。
但當賈芹出現在領賞隊伍中時,被賈珍訓道:“我這東西,是給那些閑著無事無進益的小叔叔兄弟們的。那二年你閑著,我也給過你。如今你在那府里管家廟里和尚道士們,除分例外,和尚的分例銀子都從你手里過,你還來取這個,也太貪了。你在家廟里夜夜招聚匪類賭錢,養老婆小子,還敢領東西來?領不成東西,領一頓馱水棍去才罷。”
賈芹這“年終獎”落了空,落空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榮府那邊有差事。
至于聚賭養小的道德問題有但不是根本,賈家弟子奴才有幾個不誨淫誨盜的?
再者就是寧國府今年收成打了對折,沒錢豪橫的大發“年終獎”了。
按賈珍的預計賈府的收入,一個莊“至少有五千兩銀子”,兩府各剩八九處田莊該有五萬兩銀子的進項。
但這年“三月開始下雨,接接連連直到八月,九月里又一場碗大的雹子”。
黑山村莊頭烏進孝只送來了現銀二三千兩,所以賈珍說“真真是叫別過年了”,可見賈家這年不好過。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就說,這榮寧二府“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
“剩下了八九處園子”,說明賈家已連年虧空,早開始變賣田產了。
深居后花園內的探春,從大管家賴大家的興起,看到了“抓經濟”的重要。
但大觀園內的興利除弊,不過是曇花一現、雨過地皮濕,賈府敗落是遲早的事。
賈府的“年終獎”不是現代社會多勞多得的獎勵機制,而是封建社會權貴行“慈善”的道場;
而“慈善”是一種道德行為,既不能以力相逼,也不受條律的約束。
“年終獎”怎么賞?
賞給誰?
賞多少?
被賞者是沒有絲毫發言權的。
寶玉的大丫頭襲人的娘,年前死了,王夫人賞了她四十兩銀子;
賈母的大丫頭鴛鴦的娘,年前也死了,就沒有這份賞賜。
以至于當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死了,就拿襲人做比,鬧了個人仰馬翻。
現代社會的“年終獎”是按勞分配,體現的是對勞動者個人的尊重,激勵的是創造者的工作熱情。
所以無論是機關算盡的鳳姐,還是殺伐決斷的賈珍,沒有從創造者的角度制定的獎勵機制保駕護航,終將是“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現代社會的“年終獎”是競爭中有公平,肯定的是勞動者的勞動。
“年終獎”雖然歲歲年年不相同,但不管過去的一年歷經了多少磨難,踏過千重浪也要回到家人的身邊,歡歡喜喜過個祥和的大年,是華夏民族永遠不變的習俗。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