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獲得眾多“第一”
30-50萬的SUV銷量第一;
30-50萬的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大型SUV的銷量第一;
中大型SUV的銷量第一。
歲末年初,理想汽車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出成績單,這說的還是2022年的事情。
1月28日,李想發布全員信指出,2022年是理想的逆襲之年。12月,理想L8和理想L9交付量雙雙破萬,成為新勢力中最快月交付量達到2萬輛的品牌。
李想在全員信中提出了新愿景--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到了2023年1月,還得加上一個新勢力銷量第一—以1.5萬輛的成績遙遠領先,超過了埃安。
如果前面的定義夠長,理想所獲得的“第一”還會更多。
理想員工到處吐槽獎金打折
按理說,業績不錯,員工的待遇也會水漲船高,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理想的后院卻開始起火了,員工到處吐槽年終獎了。
日前,一位認證員工在脈脈上直接發帖炮轟理想。“對外宣稱各種銷量第一,打遍天下無敵手,對內PUA員工,瘋狂畫餅讓員工完成銷售業績。到了最后發年終獎的時候卻告知大家,銷量不達目標,年終獎打折,幾乎所有人得到都不是一個月的年終,與承諾的14到16薪大相徑庭,自己準備跑路。”
這條帖子發布后,感同身受的員工有21位,認為符合事實的有13位,評論區也有不少理想員工現身說法,表示今年自己的年終獎都打了個對折,一位負責理想汽車整車物流的員工表示,像自己這種底層員工連年終獎都沒有。
員工們普遍感到不解的是,2021年的年終獎普遍在1到2個月,2022年銷量再創新高,但用于激勵員工的年終獎卻打了對折。
承諾和實際不一致?
一位負責理想供應鏈的員工也禁不住對自家公司吐槽,“反正我身邊就是這個情況,大多數人13薪都沒滿”。
一位負責銷售的理想員工怨氣更大:“面試時表示6險一金13薪,但實際入職后銷量壓力很大,績效方面實施“262”原則,每次績效評比都會有20%的員工背上最差的C。本以為今年銷量暴漲能多拿點獎金,但實際上只有半個月的年終獎,如今已經做好了跑路的準備。”
一位理想汽車的算法工程師告訴媒體:“招聘時對每個人說的都是14-16薪,但實際上從來不寫在offer里,所以盡管嘴上說的天花亂墜,實際上都是空頭支票。”
年終獎與業績掛鉤,2022年理想未達標
在整車企業,年終獎是很大部分員工的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不少車企會發相當于十幾個月工資的年終獎。有一年,一個頭部合資車企發了52個月的年終獎,成為全行業羨慕的對象。
理想汽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向DearAuto證實了年終獎有打折的事實,“但是公司2022年的銷量目標沒有達成,年終獎打折也可以理解,大家都不容易。”
2022年理想共交付133246輛車,同比2021年增長47.2%,盡管成為新勢力中的銷冠,但仍然離年初制定的20萬輛目標相距甚遠。
更為重要的是,2022年理想仍然還處于虧損中,前三季度虧損達22.69億元,比2021年大幅虧損。幸運的是,通過融資等渠道,理想賬上還有幾百億的現金儲備。
也有人對理想每年的銷量目標產生了質疑,每年都會定一個無法完成的銷售目標,再將業績不達標作為理由,把年終獎減半,這樣可以節省成本。
理想在生產上推崇豐田模式,而在管理上又學習華為經驗。這對理想員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差得坐經濟艙,住兩人標間,所以也落下了一個“摳廠”的美名。
但李想似乎忽略了豐田模式和華為經驗的另一面。豐田“用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的理念就是要給予員工對等的回報,實現全價值鏈共贏。豐田認為,員工并不是成本,而是“人才”。
比如,豐田價值觀強調對員工的尊重和員工的幸福感。豐田的管理者都遵循著“豐田綱領”,其中一條便是“營造和諧的家庭式氛圍”。
豐田在華的一家合資廠2022年成功站上百萬輛大關,據說年終獎也非常豐厚。
聲明: 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我來說兩句 0人參與,0條評論 搜狐“我來說兩句” 用戶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