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年終獎還有1個月,我裸辭了
關于裸辭,今年最火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大聲罵90后,他們會立即辭職的。”
而他們的理由也變得越來越五花八門,從“我腸胃不好,消化不了公司畫的餅!”到“家里貓快生了,辭職回家陪產”,讓80后、70后直呼“不可理喻”。
“愛裸辭”、“脾氣大”也因此成了90后們專屬的社會標簽。
從輿論來看,“裸辭”一直是充滿支持和訓斥的聲音。
一方面有人覺得90后過于我行我素,沒有一點責任心,另一方面也有人覺得工作不開心當然要離開。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離職率高的其實是年輕人,而不是90后。
20多歲正是年輕人不斷試錯尋找職業方向的年紀,80后剛進入職場時也是這樣。
90后因為是互聯網原住民,思想更為開放,離職后再就業也更為方便。
裸辭這件事聽起來雖然沖動又任性,但恰恰因為90后們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在職場上才更敢于說走就走。
“入職半年多,我累計加班685個小時”
@阿晏 92年 程序員
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當程序員,入職到現在有8個月,累計加班時間已經有685個小時。我每天的愿望就是希望今晚能早點下班,調休?想都不敢想。
平時吃飯一直盯著手機,怕領導說什么沒第一時間看見,老婆說什么根本沒心情聽,沒心情聊天。
出差的時候晚上12點到酒店,早上4點就嚇醒了,總覺得有工作沒做完。
前段時間我媽從廣西老家過來看我,剛好趕上新項目上線。
晚上回去的時候她已經睡了,早上她還沒醒我已經走了,整整三個月,我就跟她說過幾句話。
以前她總以為我工資高,在廣州過得很體面,她不知道,這些其實都是拿命掙的。
4月份我兒子出生的時候我還在北京出差,見到他的時候已經7個月大了,孩子也不認識我,看到我就哭,但我笑得很開心。
熬了這么久,前段時間終于撐不住倒下了,出院后第一時間提了離職。
“因為比老板先走,我被組長訓斥”
@小玲 94年 設計師
入職快2個月了,工作整體還算過得去,但辦公室的氛圍卻讓我覺得難以融入。
對設計師來說,工作加班加點是是常有的事,難得遇到淡季想好好休息一下,下了班卻不能走。
辦公室早有不成文的規定,在老板沒下班之前,就算是當天的工作全部做完,也要他們走了我們才能走。
剛來的時候我因為“不懂事”,第二天被組長叫到辦公室大聲訓斥了一頓,當時覺得特別生氣。
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從來沒在9點前下過班,也沒有拿過加班費。
這里的老員工都喜歡搞小團體,一方面對領導阿諛奉承,一方面又特別喜歡壓榨新來的實習生。
負責人給每個組評獎金,不看業績看關系,那些平時愛拍馬屁的人每個月的績效排行都都穩居榜首。
在這樣的氛圍下生存讓我覺得很難受,我是來這里工作的,不是來伺候領導的,我不想年紀輕輕就學他們那一套。
昨天終于忍無可忍直接辭職,眼不見為凈。
“我不怕996,怕的是月薪3000”
@晴晴 95年 文案策劃
畢業后到一家廣告公司當文案策劃,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每個月工資3000。
剛開始因為人手緊缺,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我還要去外面跑業務。用老板的話說:“剛畢業,多學點對自己沒壞處。”
然而時間久了,我發現公司根本沒有招人計劃,從談客戶、策劃、文案設計到后期執行,全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弄。
面試的時候談好的福利一點都沒兌現,前段時間我向老板提出加薪500,沒想到他竟然以職位不變為由拒絕了我的申請。
想到自己工作一年多,一個人做幾人份的工作,每天累死累活,老板竟然連一點工資也不愿意給我加。
也是在那一刻,突然下定決心要辭職。
“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奉獻的”
之前在微博曾經有一個話題:“現在年輕人普遍的辭職原因是什么?”
下面點贊最高的評論是:要么錢沒給夠,要么心里受委屈了。
事實上,90后并不像外界說的吃不了苦,他們只是拒絕被壓榨。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90后沒以前的人那么好騙了。”
奇葩說里有一集說到:
我們這個社會,是把年輕人像燃料一樣投入社會這部機器,只問這些年輕人能為這個社會做什么,從來不去問這個社會能為年輕人做什么;
他們只問這個社會需要這些年輕人做什么,而不問這些年輕人是不是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的時代早已經過去,這一代的90后更愛恨分明:
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們可以改。
我們付出的努力,要得到應有的回報。
時代的變化超出我們的想象,現在的年輕人遠比過去的年輕人有活力,敢實踐,敢奮斗。
工作于他們而言不再只是謀生的途徑,在“裸辭”的背后,他們其實比誰都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