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學生們對于校招的看法不同,有的學生覺得校招有局限性,還沒畢業呢就將工作定了下來,如果將來有更好的,怕是要后悔;但是另一部分學生覺得,校招更加穩妥,畢竟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很殘酷,如果現在就定下來畢業后也不用操心了。
庚庚(化名)在大三期間參加校招,因為不了解具體情況,所以跟學姐溝通,但是庚庚本身更加傾向于校招,因為校招的企業有一定的保障,工作也穩定,并且招人的標準相對低一些,但是學姐的建議是,可以通過校招去感受面試過程,但是還是社招的選擇范圍更多一些。
他認為學姐說的很有道理在,在招聘會上很認真的面試了好幾家公司,其中一家給他回復,表示該崗位實習期較長,薪資低一些,但是轉正之后可以說是高薪收入,在權衡之下,庚庚選擇了接受這份就業邀請,順利的簽下了。
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雖然沒有什么經驗,但是誰不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呢,身邊的老同事很照顧他,看見身邊那些沒參與校招的同學,在為就業而奔波,很慶幸自己沒有聽學姐的話,因為校招是同校學生在競爭,社招固然選擇范圍廣,但是是所有同屆學生競爭,十分激烈,即便是很優秀,也未必能中選。
剛走出校園的學生,有幾個能將簡歷寫滿的呢?空蕩蕩的簡歷,連看HR眼睛的勇氣都沒有,又怎么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呢?
上文提到了參與校招,競爭對手是同校的學生,競爭人數少,參與社招,競爭對手是全社會的人才,包括所有的應屆生和往屆生,競爭對手數量多,其中不乏名校、碩博、有經驗的人士,勝算降低。
如果學生的個人能力一般化,大學期間除了認真上課,沒參與比賽,沒拿到獎狀,沒獲得任何的榮譽,簡歷上空空的,競爭能力很低,那么建議這部分學生參加校招,減少自己的就業阻力,避免陷入就業困境。
如果學生的個人能力強,上學期間不僅學好的專業課,還經常參與比賽并且獲獎,獲得了什么榮譽等等,簡歷上全是閃光點,拿出去讓同屆的學生投來羨慕的目光,這樣的學生有競爭力,更適合去社招。
社招比校招的選擇范圍廣,但是范圍廣不代表你能得到offer,也不代表你一定能進入大企業的工作,范圍廣且魚龍混雜,作為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你能應對嗎?如果是比較膽小謹慎保守的人,就更加適合校招。
今日話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話題文章分享就到這里,明天的內容更加精彩紛呈
歡迎大家積極轉發、收藏 ,筆者在此表示感謝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