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位肩負重任來華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卻是妥妥的“對華強硬派”,表現甚至可以與馮德萊恩“媲美”。
作為德國綠黨成員,貝爾伯克始終對中國抱有偏見,相較于中國,她更愿意向美方靠攏。此前,她跟隨美國步伐,要求德國將華為排除在外;拿所謂人權問題說事兒,要求歐盟禁用新疆制品;甚至還領導起草對華戰略草案,將中國視為是競爭對手。
所以,這也讓不少外媒猜測稱,德方派貝爾伯克來,就是想“扳回一城”,并且收拾馬克龍給歐洲帶來的“負面影響”。再結合此前朔爾茨回國,德國再次走上老路,對華發出一些負面消極聲音,讓人更加確信德方與馬克龍觀念相悖。
(德總理朔爾茨去年年底率團訪華)
但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表態至今,德方還尚未發表任何的意見。但如若派外長來華只是為了“扳回一城”,根本不必這樣大費周章,只需朔爾茨發話就可以了。
況且,作為歐盟大國,德法兩國必須考慮歐盟的穩定性,如今馬克龍的表態已經讓歐盟內部生了嫌隙,若德國再公開反對,將會加劇歐盟內部的分裂。
此外,德媒的說法也同別家不同。《明鏡》周刊在報道中稱,貝爾伯克此前推行的中國戰略草案,因太過強硬而難以推行,最終也導致德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未能出臺。但在貝爾伯克訪華后,可能會將此行收獲寫入文件當中,屆時德方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
過去德政府沿用的是歐洲對華的那套政策,用所謂的“安全問題”警告德企謹慎同中方做生意,然而遭到了不少德企的反對和無視。如今馬克龍的一番話更是點醒了德方,所以,要想轉變對華政策,派強硬派訪華就是德政府的一個好辦法,她若能改變對華態度,那么德政府調整對華策略也有了一個正當的理由。
(馮德萊恩來華待遇同馬克龍大不相同)
更何況,馮德萊恩來華的遭遇,已經足夠讓歐洲看清中國的態度了。對待來訪者,中國始終秉持著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的理念,所以在對待真誠同中方談合作的馬克龍時,中方給予熱烈的歡迎,而訪華前要給中方“下馬威”的馮德萊恩,自然沒什么好待遇。
如今馮德萊恩的來華遭遇已經讓不少網友和政客嗤之以鼻了,甚至從中國回去后,馮德萊恩還銷聲匿跡不見人影了,就連過去非常熱衷的推特也不更新動態了。
總之,前車之鑒已經擺在那里,德外長務必不要重蹈覆轍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