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個死于非命的首輔夏言是如何死的?

日期:2023-01-21 11:22:4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有的人或許好奇,河套地區被俺答控制,對明朝有什么影響?

要知道,當年匈奴就是將河套地區當成跳板攻打漢朝,現如今的俺答也照葫蘆畫瓢,有樣學樣,這可就苦了邊境地區的百姓。

因此,曾銑想要一勞永逸,一舉收復河套地區。

曾銑的計劃明顯有利于國家,夏言當即表示贊同,嘉靖雖然沉迷于修道,但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表示贊同,還特地撥了三千萬兩銀子給曾銑,畢竟他是明朝的皇帝,面子還是要的。

夏言、曾銑怎么想都沒有想到,他們一輩子將會栽在這件事上面。因為有一個居心叵測的人已經在打他們兩個算盤,這個人就是嚴嵩。

嚴嵩為什么要打他們兩個的算盤呢?因為嚴嵩貪污受賄,甚至連宗室的錢都敢貪。

明朝的宗室到嘉靖年間已經數不勝數,而每逢生子都必須要請求朝廷賜名,皇帝當然沒有時間,賜名的人就變成了專門負責禮儀的禮部尚書,而嚴嵩恰好就是禮部尚書。

如果不送錢的話,嚴嵩就會為宗室取上一個丑陋的字眼,就比如與嘉靖同輩的周王七世孫,明明有火字偏旁的字不少,嚴嵩偏偏給他取了一個“烝”字。這個“烝”字有另一個含義,那就是“淫”。

宗室作為皇親,難道就不敢反抗嗎?確實不敢反抗。

首先,宗室在明朝那是主要監督對象,要是敢反抗的話,結果可想而知。

其次,宗室手里沒有任何的權力,朝廷大臣的手里可是有著實打實的權力,整廢另一個朝廷大臣或許費力,但是要整廢一個宗室,那可是不費吹灰之力。當年張居正將遼王送到監獄里過完下半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嚴嵩貪污受賄,而夏言又是一個光明正大的人,光明正大到了什么程度呢?

后來斗倒嚴嵩的徐階,當年擔任江西按察副使的時候,夏言的親戚想要走他的后門升官發財,但是卻被他堅持拒絕。

要是換一般人,肯定會打壓他,然而夏言非但沒有打壓,還提拔,將他從地方官變成京官。

一個人能夠坦蕩到這種程度,真可謂是世間罕見。

嚴嵩倘若不斗倒夏言,遲早有一天會死在夏言的手里,這是公認的事情。

但要斗倒夏言,單憑他一個人是不夠的,還要另一個人的加入,這個人就是陸炳。

陸炳是誰?為什么那么重要?

只提兩點就足以證明,第一、當年他父親是興獻王府的護衛,母親是嘉靖乳母,他從小與嘉靖一起長大。第二、他是錦衣衛指揮使,負責掌管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陸炳憑什么幫嚴嵩?要知道,夏言可是首輔,因為陸炳與夏言有仇。

當年陸炳貪污受賄,夏言打算要他的命,若不是他下跪求饒,死亡倒不至于,但是這個官職大概率是保不住。

因此,鏟除夏言并不是嚴嵩一個人的目標,還是陸炳的目標。

夏言、曾銑都沒有預料到,嘉靖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皇帝,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反悔,而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就是麻煩。

為什么在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收復河套地區這件事情都沒有實施下去呢?

就是因為仗一旦打起來,就會產生不安定因素,就比如糧食是否有保障,是否能夠必勝。

況且當時還接連發生異像,七月陜西發生地震,十一月皇宮起火,十二月京城刮沙塵暴。

這一系列的事情在現在看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但是在當時的人看來卻是大兇之兆,要是動刀兵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夏言卻不相信這一套,堅持要動刀兵,以至于嘉靖大發雷霆,直接將其開除。

按照李斯的話來說,這就是“萬世之一時”,鏟除夏言的時機已到,因為夏言的開除并不是因為一朝一夕,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

要不然嘉靖也不可能僅僅因為意見不同就將夏言開除。

要知道,歷任首輔都與皇帝有過意見不同,要是意見次次都相同的話,那豈不是成了皇帝的附屬,還要首輔干嘛?

嚴嵩不敢于嘉靖對著干,但是夏言卻敢堅持自己的原則,與嘉靖對著干,堅持收復河套地區只是其中一次,最著名的還是“香葉冠事件”。

嘉靖修道屬于有神論者,而夏言卻是無神論者,嘉靖制作了五頂香葉冠(道士戴的),分別賜給五位親近的大臣,夏言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夏言卻將那頂香葉冠放在家里,從來不戴。嘉靖問他為什么?他直接就說大臣怎么能夠戴那種東西?

相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嘉靖整個人的臉都黑了下來,那可是他汗水的結晶,竟然在人家的嘴里那么不堪,當時就叫夏言趕緊滾。

而夏言邊滾邊笑,故意氣他。當然,不是真的滾,而是走。

其實夏言被開除的時候,嘉靖還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強君協眾”,這句話明顯就是對他多年以來反抗自己的評語。

夏言已經失去了嘉靖的信任,只需要搞定曾銑,他就必死無疑。

那么嚴嵩又是如何搞定曾銑的呢?買通與曾銑一同在邊境工作的大將仇鸞,污蔑曾銑曾經送了數萬兩銀子給夏言。

雖然這件事情不存在,但是在當時卻得到了肯定,因為曾銑的兒子曾淳,部將李珍,夏言的岳父蘇綱,都承認了這件事情的存在。

為什么他們會承認呢?因為在監獄里遭遇到了非人的折磨,不承認不行,而負責這一切的就是陸陃。

這樣一鬧,事情就大了,“結交近侍”的罪名已經逃不掉。夏言知道這是必死之罪,因此上書辯解。

仇鸞當時所處的地方并不是邊境,而是監獄,因為他貪污受賄。但是他彈劾夏言、曾銑的奏折內容卻有嘉靖前兩天說的話,他在監獄里是怎么知道的呢?

“蓋嵩輩詐為之以傾臣。”——《明史·夏言傳》

有著如此破綻,牽扯到的又是首輔,按道理來說,嘉靖不應該將案情持續下去,但此時的嘉靖已經被嚴嵩激怒,根本不以為然。

其實這里面還有另一件事情存在,嚴嵩除了買通仇鸞,還買通另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嘉靖最寵信的道士陶仲文。

陶仲文說天降異象既代表著皇帝會出現問題,而要將這個問題去除,就必須要將首輔處死,皇帝才能夠化險為夷,漢朝的時候就是這么做的。

為了保住自己的命,嘉靖只能放棄夏言。夏言既死,曾銑自然也逃不掉。

公道自在人心,夏言、曾銑雖然當時冤死,但是僅僅只到嘉靖兒子隆慶那一朝,他們兩個就得到肯定,被定性為“忠臣”,而嚴嵩的下場也比他們好不到哪里去,不但被抄家,僅有的一個兒子嚴世蕃還被處死,正所謂“善惡終有報”。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