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這個冬天太難熬

日期:2022-12-28 11:16:0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兩年前,沈暉和王興隔空對賭威馬是否能進造車新勢力前三位。兩年后,威馬汽車離懸崖邊越來越近。

就在威馬還未走出創始人年薪12億元的外界質疑風波時,又因全員降薪陷入新的輿論旋渦。

11月21日,一份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的內部信在網絡上流傳。內部信內容顯示,2022年充滿挑戰和困難,威馬汽車也面臨著資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壓力,將會采取全員降薪來抵御風險。

開始全員降薪

先來看威馬此次的調整由來。

威馬方面是這樣表示的:“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威馬汽車面臨供應鏈的巨大挑戰,原材料成本急劇上升,供貨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威馬的生產經營。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降低運營成本。”

具體調整措施為威馬汽車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同時,調整公司發薪日,從次月8日發放上月工資調整為次月25日發放上月工資。

此外,本年度不再發放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

實際上,關于威馬員工降薪的消息,早在今年10月底就有相關消息傳出。

彼時已有威馬員工向外界透露確實自今年10月起,員工的工資就按照7折發放,管理層工資按照5折發放,并取消了年終獎和13、14薪。

在更早的早在2020年3月,還有自稱威馬員工在網絡上爆料表示,公司召開線上電話會議向員工討論年終獎發放事宜,公司人事部門通知全體員工取消年終獎,13薪也延長至當年6月發放。

這給外界傳遞出的印象便是,似乎在威馬上班的員工,一直以來并沒有享受到如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的豐厚待遇。

與其形成強大反差的是創始人年薪12億的詞條充斥在每個威馬人腦海里。

過大的薪資反差

據威馬招股書顯示,威馬汽車共有11名董事(含4名獨董)。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向董事支付的薪酬總額分別為約770萬元、2050萬元及17.456億元。其中,2021年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為17.32億元。

具體來看,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主席沈暉2021年的總薪酬為12.62億元,其中雇員限制股份或購股權開支12.597億元,薪金及花紅201.1萬元;2020年的總薪酬為161.8萬元;2019年為145.6萬元。

沈暉在2021年的總薪酬占到董事薪酬的72.3%!

雖然沈暉事后表示其中很多都是受限制的股權激勵,短期內沒有辦法變現,但是這種說法只能去抵擋一時的輿論。事實上,當這些股權激勵已經劃撥到沈暉名下的時候,一旦有后續資金進來,沈暉也是可以直接套現的。

同時,相比于沈暉堪比天文數字的收入水平,威馬汽車卻是積貧積弱。

可以看到,在業績方面威馬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超170億元,同時公司毛利率也一直沒有轉正。

數據顯示,威馬在2019-2021年三年間毛利率分別為-58.3%、-43.5%與-41.1%,而新勢力理想的毛利率2020年一季度就已首次轉正,蔚來與小鵬也在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相繼轉正。

并且,伴隨著巨大的虧損,并沒有帶來威馬汽車銷量上的提升。

數據顯示,威馬今年10月份銷量為1117輛,1-10月累計銷量不足3萬輛。相反,蔚來、小鵬、理想、零跑、哪吒等其他頭部新造車今年前10月累計銷量都在9萬輛以上。

威馬要銷量沒銷量,更沒回血的能力,也不得不一直尋找融資。

陷入惡性循環

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威馬汽車完成D輪融資,募集資金5.96億美元。根據公開資料,威馬汽車共進行了A至D輪12次融資,累計募資超410億元。

但造車本身所需的資金是巨大的,為此,威馬也在尋求登陸資本市場,并經歷了一波三折的上市過程,至今仍在等待審批。

早在2020年,威馬就宣布將全力搶灘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初,上海證監局發布公告稱,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條件。

隨后,威馬就進入了靜默期。之后在今年6月,港交所官網發布文件顯示,威馬汽車已提交上市申請書。轉戰港股之后,因為還有審閱、聽證、路演等一系列程序,威馬汽車一直處于靜默狀態,直至此次內部信在網絡上流出。

所以威馬汽車的衰落是一個既成事實,而且現在的威馬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銷量低迷,難以帶來收入,收入低迷,就沒法形成更好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在這一塊出現問題之后,又會帶來產品力不足,市場和消費者就更不認可。

也有一些人認為,威馬從頭部梯隊一路跌下來,是因為它沒有像理想、小鵬、蔚來這些新車企一樣,有一款叫得出名字的單品,這對于一家剛在汽車市場上出現的品牌而言是非常難打開局面的。

的確,EX5作為威馬的首款量產車,但卻頻繁出現自燃事故。因為自燃問題,威馬曾召回了1282輛EX5,為其更換動力電池。

但威馬自燃的事故并沒有因此減少,去年12月,威馬4天連發3起自燃事故,今年以來到4月18日,威馬EX系列已經被爆發生三起自燃事故。

且不說產品功能性如何、智能化怎樣,就連基本的安全質量都不能保證。最終這些情況結合在一起,就是威馬沒錢又沒名,隨著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降薪,必然會有很多人會選擇離開威馬,這對于威馬而言又是一個打擊,又再次陷入了循環。

聲明: 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我來說兩句 0人參與,0條評論 搜狐“我來說兩句” 用戶公約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