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該鎮還扎實推進制度建設,梳理印制《村級制度匯編》,涵蓋黨建基本制度、村級事務議事決策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經費管理制度、村級組織工作職責等5個篇章38項,學習查閱清晰簡便,推動各村(社區)形成嚴謹、高效、運行規范的工作氛圍;編印《黨務操作指引》,包含各種組織生活流程和記錄模板,推動村干部以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
“每一份黨員檔案里要有檔案明細清單、入黨志愿書、轉正申請書等,清單上要一一對照注明……”作為培養人之一的逕頭鎮黨建辦主任“手把手”指導大陂村干部鄭志杰如何用好《逕頭鎮村級制度匯編》。
改革攻堅
提升效能,讓治理活起來
整潔干凈的逕頭鎮樓下村。通訊員供圖
走進逕頭鎮樓下村范永甜的家,院內鮮花盛開,各類老舊石器猶如一件件工藝品有序擺放,家中陳列規整,院內外一塵不染。“幸福積分制推廣后,不少姐妹都來找我取經如何打理庭院。”范永甜的庭院成了“網紅打卡點”,附近村民都前來取經。
目前,全鎮4000多個家庭開通幸福積分存折,村(社區)舉辦37場次幸福積分集中兌換活動,極大地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除了運用積分制,在破解基層治理效能“怎么提升”難題中,逕頭鎮還堅持從源頭發力,不斷打破體制機制限制,通過深化改革、健全議事規則、提升智治硬件等,持續提升治理效能。
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該鎮建立鄉鎮統一指揮協調工作平臺,掛牌成立綜合治理、公共服務、行政執法三大委員會,逐步形成黨委全面領導、三大委員會分工決策的領導架構,推進形成工作合力,資源整合優化。同時,持續健全村級議事機制。通過嚴把村級經費支出報賬材料關,倒逼規范落實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制度。設立11個黨群議事廳,進一步健全黨組織主導的基層議事決策機制,推動實現黨群團組織統一指揮、陣地打造、管理制度,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服務內容,充分激發黨群團隊伍在基層治理中的強大合力。
此外,該鎮還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多功能的“數字鄉村”智慧平臺、房前屋后的“雪亮工程”攝像頭、讓群眾少跑腿的“粵智助”政務服務自助機、一網統籌的“粵平安”綜合網格服務管理平臺……一批批為鄉村治理提質增效的電子產品正在逐步轉變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助力鄉村治理從經驗式治理轉向精準化治理。
凝聚合力
強化服務,把民心聚起來
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終歸都是更好地服務群眾。逕頭鎮聚焦提升服務能力,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努力讓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
為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該鎮深耕多元共治“融合網”,建強三級黨建網格,全鎮細分為48個網格,設置11名專職網格員,44名兼職網格員,400多名信息員,做到網格覆蓋無死角。同時,持續深化“多網合一”“一網多能”工作,推動服務、管理、資源、力量向網格集聚,把“千條線”納入“一張網”,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該鎮還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構建“11+22+X”的黨建陣地布局體系,分批升級黨群服務中心和黨群活動中心,打造井岡村黨建示范展覽館、湖洋村黨群議事廳、青竹村黨建主題公園、旅游紅色驛站、農產品展銷廳、大村村黨建文化廣場、“春禾小課堂”教室等,優化物理空間,賦能服務內容,致力于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10分鐘黨群服務圈”,凝聚黨心民心。
逕頭鎮舉辦2022年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資料圖)通訊員供圖
今年以來,該鎮通過網格化收集群眾微心愿300多個,推動村黨組織與縣、市機關單位、“兩新”黨組織、組團幫扶單位的聯建共建,黨員認領點亮205個群眾“微心愿”。開展優質米質量提升工程,引導村民種植“廣豐香8號”優質絲苗米品種,開展“我在樓下有畝田”認領活動,已推動20多個黨支部認購尚在成長期中的絲苗米,為農戶解決銷售之憂。
【通訊員】溫曉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