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培訓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出具以本機構名義開具的發票,不得以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名義向培訓對象或者其監護人開具發票。
培訓對象或者其監護人索要發票、消費憑證、服務單據的,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
在預收費資金監管方面,《辦法》明確,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保障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相協調。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或六十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培訓機構將全部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統一管理,資金托管應選擇在全國平臺授權的銀行,簽訂托管協議,以機構名義單獨開立唯一預收費資金托管專用賬戶(培訓收費專用賬戶),用于存放學員預付費。校外培訓預收費須全部進入資金托管專用賬戶,不得使用本機構其他賬戶或者非本機構賬戶預收取培訓費用。
在退費方面,根據《辦法》,培訓對象或者其監護人在課程開始前提出退費的,校外培訓機構應當退還其繳納的全部費用;在課程開始后提出退費的,按照國家、省有關文件執行或按照雙方自愿簽訂的,符合法規的合同執行;雙方對于退費金額和時間等問題有異議的,可以通過協商、調解或者其他民事爭議處理方式解決。
安全管理
視頻信息有效存儲期不得少于30天
《辦法》分別對安全管理要求、場所設施安全、消防安全、傳染病防控作出規定。
其中,在安全管理要求方面,《辦法》明確,校外培訓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是本機構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
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培訓場地及其附屬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停止使用或者采取防護措施,并及時維修或者更換。鼓勵培訓機構購買場所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
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在教學區域主要通道和出入口、教室、實驗室、培訓場地等重點區域配備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音視頻監控設備,并保障監控系統正常運行。視頻信息的有效存儲期不得少于三十日。
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配備安保人員以及安全設施、設備與物資,加強消防、食品、衛生、治安等安全教育和管理,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風險。
監督檢查
構建校外培訓機構信用體系
《辦法》分別對執法機制、日常檢查、年檢、投訴舉報、信用管理作出規定。
對用戶投訴集中、經營潛在風險大、存在不良信用記錄或者存在違法違規培訓記錄的校外培訓機構,監管部門要實行重點檢查。
區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科技創新等業務主管部門按照培訓項目類別對相應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依法辦學和規范管理等情況進行年度檢查;出具年檢意見并向社會公告。
其中,在投訴舉報方面,《辦法》提到,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通過本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有權處理部門對外公布接收投訴舉報的方式等途徑,對違法違規開展校外培訓活動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
在信用管理方面,《辦法》要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區科技創新等業務主管部門建立校外培訓機構信用分級分類管理體系,構建校外培訓機構信用體系,根據日常運營、各級部門檢查、學員評價、違規違法行為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依法依規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并共享或者公開相關信用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法律責任
強化約束,監管不力者承擔行政責任
《辦法》分別明確機構責任和行政責任。
其中,在機構責任方面,《辦法》提出,培訓機構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在健全資質、安全管理、招生宣傳、誠信履約、資金資產管理等方面履行法定義務、強化自我管理,依法辦理相關手續、規范開展培訓活動,積極配合各職能部門實施的監督管理。
培訓機構出現違法違規問題,由各相關職能部門綜合運用行政指導、行政處罰、失信懲戒等手段,依法予以處理。
培訓機構終止辦學,應當依法進行清算,穩妥做好學員和員工安置、財務清算和財產清償、注銷登記等工作。
在行政責任方面,《辦法》要求,市、區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分工,主動作為、積極履責。在管理工作中違反相關規定的,由其上級機關責令整改;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責任。
【記者】冉小平
【作者】 冉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