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所有老師重溫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2021年4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新修訂的《教育法》第5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明確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明確了“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能否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就要看教師的水平如何。習總書記倡導我們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知識學習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因此,趙老師號召:每一位教師都要成長為自主學習研究,追求專業發展的思想者!
有了目標的引領,教師成長就有了動力。我們該如何轉變角色從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變成一名“追求專業發展的思想者”呢?參加培訓就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需求,主動學習研究就成了重要途徑。老師們研究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傳授、教會?分數、名次?應試、升學?不,教育更是:尊重、理解;播種、耕耘;陪伴、關注;聆聽、等待;引導、啟發;鼓勵、激發;積累、養成;影響、期待;發現、喚醒……中共19大代表、原北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的辦學理念是:發現與喚醒每一位學生,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
國家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正式頒布,該文件共6個部分,共27條,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國培計劃”的名師工程、名校長工程、領航工程、農村骨干教師培訓工程等都是國家教師培訓的重要舉措,力度很大,收效甚佳。我們每一位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走專業發展的成長之路,要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要勤于實踐,善于反思。這樣就能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穩步提升。
我校教師每學期都要開展“高效課堂”的公開教學聽評課活動。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有沒有以學生為本?學習是否真正發生?有多少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關系如何?現有的課堂學習狀態及過程是否符合學習的特點與規律?有沒有實現 從“教”到“學”,從“個人學習”到“協同學習”,從“教案”到“學案”的轉型……這些都是教科研的重點。我們要采取“研、訓、教”一體化的專業成長模式,關注課堂的“整合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練習度、延展度”,構筑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生命成長,激發學生主觀能動,促進學生社會實踐的“有精神、有主張、有方法”的三有課堂。
習總書記說,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都成為“自主學習研究,追求專業發展的思想者”,彰顯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之個性,表達自己教育理想與教育情懷,展示個人的興趣、愛好、追求,讓“教師”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盡享崗位的幸福感、事業的成就感和社會的榮譽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