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義務兵津貼是多少
1、2020年第一年義務兵每月津貼費為五百元,往后面的第二年每月津貼費為600元,2年補貼共約13200元。
2、上士(一般全是服現役3-5年)均值每月2160汪義,一年共25920汪義;中尉(服現役6-八年)均值每月2800汪義,一年共33600汪義;上士(服現役9-十二年)每月3600汪義,一年共43200汪義;四級軍士長(服現役13-16年)每月4400汪義,一年共52800汪義。
3、義務兵家中優待金,縣市級民政府機構每一年為義務兵家中派發優待金。一般省義務兵家中優待金的年派發全是有規范的,鄉村家中不低本地住戶人均純收入的100%,城區不少于本地城鄉居民平均人均收入的50%。去西藏、進疆與在高原地區標準下服現役的義務兵家中優待金按執行標準的3倍派發。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準不一樣,本省全國各地具體派發額度也是不盡相同的。
4、若按2019年我省城鎮居民工資水平測算,一般省城區義務兵家中優待金達到4500—13五百元/人/年,2年共9000—27000元,一般來說鄉村義務兵家中優待金達到3500—11000元/人/年,2年共7000—22000元。
義務兵津貼如何派發
派發的方法是轉到卡上,義務兵軍人保障卡。
軍人保障卡就是指運用當代信息科技,儲存部隊工作人員本人基本資料和后勤管理業務流程信息內容,完成供貨確保真實身份確定等的專用型感應卡,具備刷卡發工資、刷卡消費、刷卡就診、刷卡供裝等多種業務流程作用,是中國軍隊士兵確保方式的一項里程碑式轉型。
第二代軍人保障卡將于2017年10月10日起將進行試點;12月1日起,在軍隊全方位應用推廣,進行增加量開卡、總量換領等工作中。武警部隊的軍人保障卡同歩運行更新換代工作中。
2020年義務兵規定
1、男兵征選范疇:
(1)普通高中(含職高、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大學畢業及之上學歷的青年人(含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法定年齡18至22歲;
(2)專科及之上學歷的大學畢業生,法定年齡18至24周歲;
(3)初中畢業生學歷青年人,法定年齡18至20歲。
2、女兵征集范疇:
(1)上半年度應征報名為一般全日制教育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及應屆生(含2019屆大學畢業生),法定年齡18至22歲;
(2)第三季度報考為普高應屆生(含高等院校新生兒)、一般全日制教育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及應屆生,法定年齡18至22歲。
3、人體:
(1)個子:男士160cm之上,女士158cm之上。
(2)休重:體重標準=(個子-110)kg。男士不超過體重標準的30%,不少于體重標準的15%;女士不超過體重標準的20%,不少于體重標準的15%。
(3)眼睛視力:左眼視力不少于4.6,右眼視力不少于4.5。經激光近視手術后大半年之上,眼睛眼睛視力均做到4.8之上,無病發癥,眼底檢查一切正常,達標。
(4)刺青:面頭頸紋身,著部隊風格體能訓練服別的外露位置長徑超出3厘米的紋身,別的位置長徑超出10厘米的紋身,男士紋眉、文眼妝、文唇,女士文唇,不過關。
有關話題討論
一、義務兵的補貼是怎樣要求的?
【答】依據1999年修定后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要求,義務兵享有供給制生活待遇,按軍階和服現役的期限發送給補貼。義務兵按定編出任組長、副班長或是等同于組長職位的,發送給職務津貼。經軍校學習培訓并出任農村基層行政部門或是專業技術人員領導干部、管理方法職位的兵士,也應按相對級別享有職務津貼。
二、在西藏自治區義務兵的補貼多少錢?
【答】軍隊補貼 是按地域 等級 等許多標準區劃的,一般義務兵津貼:第一年 300,第二年 360,副班長補貼 20,組長補貼 40,因此義務兵最大能夠 拿400。
補貼規范(參照)
二類區:黨員干部、志愿兵每個人每月360元,義務兵40元;
三類區:黨員干部、志愿兵每個人每月410元,義務兵50元;
四類區:黨員干部、志愿兵每個人每月460元,義務兵60元。
三、義務兵服現役期內,當地政府對家中有哪些補助?
【答】我國為義務兵制訂了很多優撫工資待遇。例如,義務兵服現役期內,其家中由本地市人民政府發送給優待金或是給與別的優惠待遇,優惠待遇規范不少于本地均值生活水平。義務兵和初中級軍官參軍入伍前是黨政機關、社團組織、公司機關事業單位(含合同制工作人員)的,退出現役后,容許開工復職,并享有不少于本同職位(技術工種)、同工作年限員工的各類工資待遇;義務兵和初中級軍官退出現役后,報名公務員、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院校,在與別的學生相同條件下下優先選擇錄用。
遇有元旦節、新春佳節和“八一”那樣的重特大傳統節日,全國各地一般都采用多種形式的走訪慰問主題活動,分配好軍烈屬國慶中秋的日常生活。全國各地對在軍隊立功受獎的義務兵一般都加發一定金額的優待金,做為獎賞。 遇有洪澇災害,我國并未有對于軍屬的特殊政策現行政策。全國各地在布局此項工作中時,通常采用對包含軍屬以內的優撫對象采用優先照顧的對策,即“抗災先救優”、“精準脫貧先扶優”等,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改革元勛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