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先行去年年終獎拿了7萬多!這些年,“鍋三代”見證的企業巨變

日期:2023-07-20 12:02:2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家族有七八人曾在杭鍋工作

鄭光華的外公是杭鍋元老之一,從開廠一直做到退休。“我的外公以前是個鐵匠,1955年杭州鍋爐廠在杭州東坡路剛成立的時候就被招進去了,在鍛工車間工作。”

杭鍋剛建廠時,員工只有30多人,最初的業務只是小型鍋爐修配,設備相當簡陋,大家就靠一個爐子、一把鐵錘干起來的。

“聽我媽說,那時候,外公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好,基本上靠外公一個人賺錢,養活一家五口。”1958年,杭鍋從東坡路遷至艮山門外打鐵關,也就是東新路245號,成為一家占地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大型國有企業。

鄭光華的媽媽年輕時作為知青去了轉塘,并在轉塘成了家。1980年回城也進了杭鍋,先后做過杭鍋幼兒園和托兒所的保育阿姨、小賣部營業員兼會計、行政科食堂會計等。

前排右一為鄭光華媽媽

當時從轉塘到杭鍋路途遙遠,坐公交車差不多要兩個半小時,單位就給她安排了集體宿舍。

“過了兩年分了個單間,這在當時屬于很不錯的福利待遇了。”鄭光華說。又過了幾年,分到一套兩間的房子,鄭光華和哥哥搬來和媽媽一起居住。1997年前后,單位分了一套46平方米的套房。

受外公和媽媽影響,鄭光華1990年初中畢業后進了杭鍋技校,1993年畢業后進入杭鍋工作。“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是農村戶口,就一心想跳出‘農門’,擁有一個居民戶口。而杭鍋當時在杭州的國有企業里效益、待遇都算不錯。”

實際上,鄭光華的哥哥也曾在杭鍋工作過。家族里,曾在杭鍋工作的人至少有七八個,“現在表弟的兒子,也在杭鍋(西子潔能)實習。”這樣的情況,在杭鍋職工里并不少見。

鄭光華在杭鍋技校的畢業照,第二排左五為鄭光華

見證杭鍋一次次巨變

“去年年終獎拿了7萬多元”

到杭鍋做了一年學徒工后,第二年,鄭光華調去做了一名熱處理工,這一干就是20多年。

“鍋爐的配件電焊之后會產生應力,如果不進行熱處理很容易斷裂。所以要把配件用平板車推到爐子里,進行去應力熱處理,爐內的最高溫度可達七八百攝氏度。”鄭光華的任務就是在控制室內,通過電腦監控熱處理的進程,確保熱處理的電力穩定。

1958年搬遷至東新路后的杭鍋

“那時候用的還是386電腦。控制室只有10平方米左右,因為要給機器降溫,控制室內裝了空調,我們算是沾了光。”盡管如此,機器全負荷工作的時候,里面的溫度也有40多攝氏度,因為當時是用電加熱,可控柜的元器件會發熱。基本上在控制室待上三五分鐘,人就渾身濕透,隔段時間就要跑出去透透氣。

剛開始的時候,鄭光華一個月收入三四百元,跟社會上比還算可以。但后來公司的業務量上不去,收入也始終不見增長。“有時候一周只上三四天班,平時就在家里等通知,有業務再去上班。”

西子潔能副總經理俞苗1994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杭鍋工作,對杭鍋的歷史記得很清楚。2002年前后,杭鍋處于比較困難的時期。“那時候我們想買美國公司的技術,但苦于沒有錢,于是想找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加盟。經過比較之后找到了西子聯合,因為西子一直在搞制造業,而且跑在了行業的前列。”

H9級燃氣輪機余熱鍋爐

西子入主后,先后在杭鍋投入1.3億元。從2003年開始,杭鍋的燃氣輪機余熱鍋爐業務井噴式發展,規模、利潤都翻倍增長。

鄭光華的切身感受是:工作一下子忙起來了。“有時候連做個把月才有時間休息。收入也明顯增加,也更有奔頭了。”

杭鍋崇賢工廠生產車間

2016年,鄭光華調到采購員的崗位,主要跟供應商打交道。“我們的供應商在江蘇尤其是蘇南比較多,那邊的產業鏈比較完整。”鄭光華說。去年公司的業務量很大,鄭光華也更加忙碌。“以前年終獎一般幾千元,最好也就兩萬元,去年我拿到7萬多元年終獎。”

杭鍋新廠房

實行計件制,多勞多得,上不封頂,這是最近幾年杭鍋實施管理變革后采取的措施,此舉大大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潛能。技術員出身的鄭光華,還會自己設計小程序改進操作提高效率,他的聰明才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數說——

2002年,西子聯合入主杭鍋,給企業帶來飛速發展。引進的燃氣輪機余熱鍋爐技術,成了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大頭,全國市場占比一度高達90%,目前市占率仍超過50%。

西子潔能世界首臺套產品——H9級燃氣輪機余熱鍋爐,2018年有4臺在巴基斯坦建成投運,一臺鍋爐的產值就上億。目前公司已有10臺H9級余熱鍋爐投運。鍋爐業務的新增長極——核電鍋爐也正在生產中。

2011年杭鍋股份在深交所上市,通過上市融資在丁橋、崇賢建起了更具規模的現代化廠房。2019年公司實施管理變革,效果立竿見影。之前,公司營收始終在30億元上下徘徊,實施管理變革后,去年營收達到66億元,比2018年增長84%。

更值得期待的是“新能源+儲能”業務。西子潔能自2010年進入新能源領域,已掌握熔鹽儲能與新能源集成等核心技術,并完成了多個零碳項目。

2021年11月,在西子航空建成首個航空零碳工廠,走在空客全球零碳供應鏈的前列,項目集成光伏發電、熔鹽儲能供汽、全礬液流電池儲電、鈣鈦礦電池、異質結電池、氫燃料電池儲電等技術;今年9月在顧家家居大江東制造基地建成零碳工廠,解決了家具出口碳稅問題;9月還在紹興建成首個規模化零碳化纖產業園,運用熔鹽儲能技術,24小時不間斷供應蒸汽,緩解碳排放指標壓力,讓傳統支柱產業得以持續發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