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現在特別吃香,那么古代有年終獎嗎,都是啥樣的?

日期:2022-12-10 11:11:0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歷史的宋朝也是非常富裕的一個朝代,但是年終獎相比東漢來說就有些差距了。宋朝的經濟發展是非常繁榮的,僅次于唐朝的經濟發展,所以朝中的大臣們實際上是不缺錢花的,都非常的富裕,這也就導致他們對于年終獎不是很看重,且大部分的開銷全部來源自于自己的工資。

年終獎對于她們只是一個小菜頭,多少都無所謂,畢竟誰都是比較富裕的,缺少的自己就可以補齊,更何況他們什么都不缺,所以宋朝宰相的年終獎也就僅僅是五羊、五面、兩米和一酒這些,實在算不得什么好東西。"雪中送炭遠遠比不上錦上添花",對于年終獎而言,宋朝的看法就是,有和沒有都沒區別。其實在電視劇里演的包拯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窮,他的工資俸祿遠遠超于常人,更何況還是三官之臣,宋朝這種等級的俸祿合起來已經有 22000多了,折合人民幣也是個千萬富翁。所以對于年終獎給的那點,一個零頭都不帶夠,宋朝官員們也不差那點錢。

當然肯定有這俸祿和年終獎都遠遠的朝代,那就是朱元璋時期的明朝。朱元璋本就是一個窮人出身,對金錢本來就管理苛刻,再后來當了皇帝,自然是倡導清正廉明,對于貪官的懲罰力度大很多,所以俸祿很低,而且年終獎還有一陣沒一陣。

總的來說,明朝實際是沒有年終獎的,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發的,所以那時候的年終獎已經不能是年終獎了而是被稱為"敬獎"。當時的地方官員由于離得朝廷很遠,管束力度不大,年終獎肯定是年年都有的但是也多不到哪里去。作為"京官"想要錢肯定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天子腳下得不到那就把手伸到遠處,讓地方的官員來給自己"年終獎",實際上也就相當于變相的敲詐,地方官算作是變相賄賂,這些也成了"年終獎"的一部分。

最為奇葩的年終獎

上述的年終獎還算是可以看得清楚,到底是什么東西,有多少,但是清朝的年終獎或者已經不能稱之為"年終獎"。它實際上是一種開荷包的游戲,就姑且稱它為"荷包福利"吧。為什么這么稱呼呢?主要是因為清朝的年終獎就好像買彩票,準確說大家是在開福袋,里面有多少全看你們自己的運氣了,它完全是隨機的,能抽到多少就看大臣們的運氣如何了。

而這其實有點像我們現在的福袋盲盒,可以說是開創了現代福袋的先河,而且這些荷包還可以當作裝飾品懸掛在自己的腰間。估計作為當時的清朝大臣,最為開心和痛苦的就是發福利的時候了吧。

當然,清朝除了把荷包作為年終獎之外,還有些地方是連年終獎都有沒有的。那就是皇帝的專屬秘書團隊"翰林院",這個地方是沒有年終獎的,只有手頭有多余的那部分才會被當作年終獎分分給自己的秘書團隊,以此來激勵自己的秘書團隊能夠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為國效力。

按照正常來說,他們應該享有年年的年終獎待遇,但是由于他們除了擬草稿之外再也沒做過什么事情了,只有每年多余下來的那一部分才能作為他們的年終獎。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收益,就是當皇帝要任命的時候,就會有相關的人來給他們送禮,這些禮品相當于賄賂,也在年終獎包括范圍之內。

后記

年終獎起源于東漢時期,一直沿用到現在,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東漢時期由于年終獎特別大,導致不可能用一個物件將他們全部放下,只能一個一個帶回去。隨著后期人的見世面不斷拓展,將這些金錢換算成等值且小巧的物品,將他們精美包裝一番,作為遮掩。

這就到了明朝時期,再后來隨著銀票的不斷普及,皇帝將一定數額大小的銀票裝進紅包,而且再附上一些比較之前的貴重物品,這就是后來的清朝荷包福利。

再到現在就是直接用紅包包著一定數額的金錢,將其他的一切物品全部取消,當然還有的是直接放銀行卡。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年終獎逐漸的遍布各個行業,從以前的皇帝專屬到官員流傳,再到生意職場,最后到各個行業。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