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層員工月薪4至5萬元新臺幣計算,表現好的員工可領到45個月,今早已200多萬元新臺幣落袋,最高能領到52個月,再度羨煞各行業。
除了年終獎金外,明年還有員工分紅,依照章程來看,公司盈余的0.5%必須提拔當作員工花紅,也就是所謂“年中獎金”,預估至少還有10個月,去年已經發出合計50個月“年終”及“年中”獎金,今年不會比去年少;以這2年發出的獎金來看,每名員工將領到超過100個月獎金,以國內各行業來說,長榮發的獎金應該是天花板價。
事實上,就是因為年終獎金太驚人,打破中國臺灣上市公司發放紀錄,長榮海運今年相當低調,主管們更多次叮囑員工“不要高調”;不過因這筆獎金早就是關注焦點,獎金一入賬,好“薪”情根本藏不住,馬上傳遍大街小巷。
展望海運后市,受通貨膨脹影響終端需求及塞港問題趨緩,去年下半年海運市場面臨反轉,長榮總經理謝惠全日前受訪時表示,供需還是決定航商的營收關鍵,上半年的環保法規將影響供給,因此艙位成長幅度沒有外界想象得多,但景氣回溫的關鍵還是看俄烏沖突何時結束。
金正恩下令
目前,除了俄烏還未出現緩和跡象之外,歐洲的塞爾維亞與科索沃、土耳其與希臘也都不對付,東北亞的朝鮮與韓國近期也動作不斷。
據央視網、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朝鮮在2022年最后一天和2023年開年第一天分別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3枚和1枚超大型多管火箭炮。在此之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為應對美國和韓國等敵對勢力,將開發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并幾何級數增加核彈頭的數量。
據朝中社1日報道,2022年12月26日至31日,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擴大會議舉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主持全會并作報告。他指出,美國進入2022年以后,頻繁引進各種核打擊手段并部署到韓國,加大對朝鮮的打壓力度。韓國以應對所謂“威脅”為由大肆擴充軍備,瘋狂進行敵對性軍事活動,采取對抗姿態提出挑戰。敵人在進行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對朝孤立扼殺活動。
金正恩說,當前形勢迫切要求朝鮮加倍努力強化打壓性軍事力量。他在報告中提出了核武力強化戰略和意圖,“開發出另一種以迅速實施核反擊能力為基本使命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任務”。韓國已變成朝鮮的明確“主敵”,當前狀況凸顯戰術核武器批量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我們幾何級數般地增加國家核彈頭數量”。
在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擴大會議結束的當天和次日,朝鮮連續使用超大型火箭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火箭炮。金正恩表示,這款口徑為600毫米的超大型火箭炮具備了高強的地形克服能力、機動性和突襲性連發精密打擊能力,把韓國全境置于射程范圍內,還可以攜帶戰術核彈頭,是朝鮮武裝力量的“核心攻擊武器”。
1月2日央視軍事微博消息稱,對于朝鮮勞動黨八屆六中全會提出朝鮮將大量增加核武器保有量等內容,韓國國防部1月1日發表立場稱,韓方嚴正警告朝方,動用核武時將自取滅亡。韓軍將切實提升美國延伸威懾的執行力,強化“韓國型三軸體系”,遏制和應對朝鮮的核導威脅。
A股今年怎么走?
不管外圍如何風高浪急,2023年的中國內地聚焦兩個詞:“活躍”和“團結”,前者在去年十二月的兩次最高層會議上頻繁提及,后者在新年賀詞中也明確提出。
因此,對于A股市場而言,可以判斷的是:2023年的機會應該要大于2022年。因為股市必然要先于經濟而動,若股市依然停滯不前,則意味著經濟層面的動作是要低于預期的。至于機會,分析人士認為,能夠帶來活力的科網平臺修復,代表需求的消費修復,代表專精特新方向的新能源(特別是儲能)和半導體等可能仍是資金追逐的對象。
中信建投發布2023年度二十大預測認為,A股指數整體大概率是小牛市;2023年GDP增長5.1%;美國通脹繼續放緩,逐步停止加息;2023年美債黃金成明星;10Y國債收益率預計全年波動區間2.56%-3.14%;美股延續震蕩走低趨勢;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減量高質量發展期,銷售有望于四季度迎來拐點;基建投資將繼續充當2023年增長引擎,預計2023年基建投資增速+10%;2023年REITs新發規模預計實現翻倍,長租房等新業態整裝待發;數字經濟開啟內地科技行業發展下半場;半導體行業周期逐步探底,科技賦能“高端制造”;2023年通用設備機會多于專用設備,基本面邊際向上;新能源2023年有明顯的超額收益,投資的下半場是大分化時代;大儲能和海上風電是新能源行業空間最為廣闊的新方向;2023年自主品牌新車型供給明顯提速,板塊站上新一輪復蘇行情起點;2023年消費將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特種船市場將迎來集運、油運之后的下一個 “牛市”;電改深化推動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火電靈活性轉型加速;內地經濟提速增長將推動工業金屬價格企穩回升,戰略金屬需求日益增長;普鋼利潤預計在200-300元/噸,特鋼內有“進口替代”,外有“份額提升”。
中信證券則指出,2023年是A股的“轉折之年”,1月全年戰略配置期和戰術入場期疊加,在內地疫情“達峰”后,將開啟關鍵的做多窗口,建議提高倉位,配置上由2022年12月的均衡配置轉向偏成長風格。首先,1月內地疫情流行期“達峰”可能早于預期,基本面預期迎來拐點后修復空間大,基于基本面和政策趨勢判斷,1月是A股2023年重要的戰略配置期。其次,2022年年末收官的市場成交和估值都明顯偏低,今年開年內外資入場共振有望打破存量博弈困局,機構定價權將明顯增強,結合市場估值和交易行為分析,1月A股將迎來戰術交易層面關鍵的入場時點。再次,戰略配置期與戰術入場期疊加,內地疫情“達峰”后觀察適應期結束,全年關鍵做多窗口將在1月開啟,A股全面修復行情將由政策預期驅動的第一階段,切換至業績預期驅動的第二階段。最后,建議提高倉位,配置上由均衡配置轉向更偏成長風格,聚焦“四大安全”領域,包括能源資源安全的儲能、風光,科技安全的半導體、數字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的導彈、航發產業鏈,糧食安全的種業;同時關注醫療器械、合成生物、工業自動化。
責編:戰術恒
校對: 祝甜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