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珍走后,毛主席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但是他對女兒卻非常的疼愛,竭盡全力去盡父親的責任。
而賀子珍到了蘇聯后,生活的并不如意,精神狀態非常不好。
毛主席得知賀子珍的情況之后,心里也不好受,為了在精神上給賀子珍些安慰,他把不到四歲的女兒李敏送到蘇聯去陪伴賀子珍。
李敏和母親在蘇聯的生活很是不易,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有一次,賀子珍帶著生病的李敏去醫院看病,因為醫生態度惡劣,發生了爭吵,最后醫生竟然把賀子珍當做精神病人,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院。
直到1947年,經正在蘇聯的王稼祥四處奔走活動,才把賀子珍從精神病院救了出來。同年冬天,李敏和母親賀子珍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李敏回國后,并沒有直接回到中南海的家,而是跟隨母親賀子珍在東北定居了下來。
李敏見不到父親,但是她卻時刻都能感覺到父親的存在,廣播里、報紙上,還有課本中,都有毛主席的名字,李敏對被全國人民尊稱為偉人的父親越來越好奇,她朝思暮想的想見自己的父親。
她與小姨賀怡說起此事時,小姨鼓勵說:“既然想爸爸,那就給他寫信啊!”于是在小姨的鼓勵下,李敏給爸爸寫了一封信。
當毛主席看了女兒李敏的信后,高興極了,他準備給女兒回信時,覺得寄信的時間太長,于是給女兒發了封電報,表達了對女兒的思念之情,并希望女兒能來自己身邊生活。
隨后,毛主席又讓賀怡來與賀子珍商量,想把李敏接到自己身邊生活。
起初賀子珍是不愿意讓女兒離開自己的,但最終考慮到女兒的前途,她還是忍著不舍同意了讓李敏到她父親身邊去生活。
當見到分別多年的女兒時,毛主席高興極了,他一把女兒摟在懷里,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嬌嬌,我的嬌嬌,爸爸想死你了。”
李敏的聲音有些哽咽:“爸爸,爸爸,我終于見到爸爸了,我天天都在想爸爸。”
這父女情深的情景,讓在場的不少人都模糊了雙眼。
毛主席非常疼愛李敏,但是這個疼愛也是有原則性的,并不會因為疼愛女兒而放松對女兒的嚴格要求。
毛主席經常教育李敏,不要因為自己是毛澤東的女兒,就想搞特殊化。
正因為自己是毛澤東的女兒,所以一定要低調做人做事,永遠都不能做有損黨和國家利益的事情。
李敏進入中學讀書時,毛主席讓工作人員帶著她去報名,在填寫學生入學登記表示,看著表格中需要填寫家長的姓名,這位工作人員不知道該怎么填寫,于是回去問毛主席,毛主席說,你帶著孩子去報的名,家長那里就填你的名字好啦。
所以,整個中學期間,學校的師生們都不知道李敏的爸爸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李敏平時在家吃飯時都是和警衛戰士們一起到大食堂吃飯,在學校時就和同學們一起到學校食堂吃飯,與主席父親一起到小灶食堂去吃飯的機會是極少的。
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我國遇到了經濟困難,糧食都不夠吃,全國人民都在餓肚子。
毛主席聽李敏說在學校吃不飽,毛主席安慰女兒說:“困難很快就會過去,咱們要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渡難關,你說我毛澤東的女兒,更要起帶頭作用,要相信黨.....”
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看到李敏餓的營養不良的樣子很是心疼,有的偷偷給她點吃的,被主席知道后一頓批評。
但毛主席卻縮減了自己的飯量,節省出些干糧留給周末回家的女兒吃。
婚后搬出中南海見父親一面很難
1958年,已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李敏,把自己的男友孔令華領到中南海的家中,讓父親幫自己參謀。
毛主席對這個俊朗帥氣的未來女婿很有好感,當他得知孔令華是開國中將孔從洲的兒子后,他對這門親事更是贊成。
1959年8月29日,在中南海,毛主席親自為女兒和女婿主婚,婚禮雖然很簡單但是很溫馨。
李敏與孔令華結婚后,與父親同住在中南海的一座院子里。
一年后,他們的兒子出生了,毛主席對這個小家伙喜歡的不得了,每當工作累了,他就讓工作人員把小家伙抱過來,抱著、親著、逗著,盡情的享受著天倫之樂。
但終因特殊的家庭情況,李敏不想讓國務繁忙的父親再為自己操心,于是她與孔令華商量后,就從家里搬了出來,在中南海旁邊租了間房子住。
但讓李敏沒想到的是,剛搬出中南海沒幾天,她的中南海出入證就作廢了,從此后,她再也不能隨便出入中南海,見爸爸一面成了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而毛主席卻并不知情,見了面還抱怨女兒,為什么不來看他,結了婚難道就忘了爸爸了?
李敏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父親,只能默默的流淚,然而他卻不忍心告訴父親實情。
進入七十年代后,毛主席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李敏心里惦記父親,想去看看他,但她被攔在了中南海的大門外,任憑她哭得死去活來,但卻無人敢放她進去。
1975年的一天,李敏正在五七干校勞動,突然接到堂弟毛遠新的電話,說父親病重,讓她趕緊回京來看父親。
然而,李敏急匆匆的趕回京去看父親時,父親剛被醫生從生死線上搶救回來,需要安靜休息,所以李敏只看了父親一眼就馬上離開。
李敏再一次見到父親的時候,是在毛主席去世的前兩天。
當她看到父親面容憔悴的躺在床上,舉手投足都已非常困難,這時毛主席費力的睜開眼睛,認出了女兒,吃力的喊著女兒的小名,問女兒為什么總不來看他。
聽著父親這樣問,李敏已經泣不成聲,但她卻什么都不能解釋。
幾天之后,李敏接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她哭的死去活來.....
孔令華請求中央幫助李敏走出困惑
從1976年9月9日之后,李敏就像變了一個人,她的精神好像完全崩潰了,身體整個垮了下來。
工作單位照顧她,讓她在家病休,而病休是不能領取全額工資的,只能領取一點兒基本的生活補助。
就這樣,自從父親去世之后,李敏就開始足不出戶,就連左鄰右舍也很難見到她的身影。
她在家中也是少言寡語,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對著父親的遺像發呆、流淚.......
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兒在毛主席遺像兩側墻上貼滿了知名影星的明信片,以及各種時下最流行的掛歷,但新時代的春風卻絲毫觸動不了李敏的心扉,她依然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1984年,母親賀子珍又因病離她而去,李敏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她整天失魂落魄,生活在恍惚之中,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
丈夫孔令華心急如焚,但是卻想不出好辦法幫助妻子走出困境。
1993年,是毛主席誕辰100周年,孔令華和女兒想借此機會讓李敏走出家門,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與熟人朋友接觸一下聊聊天,說不定會讓她慢慢走出困惑,心情好起來。
但李敏卻怎么都不想邁出家門,最終她也沒有去參加。
孔令華看到妻子的身心狀態越來越不好,他心里非常的不好受,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孔令華憂心忡忡的與妹妹孔淑靜談起了李敏的情況,妹妹說:“嫂子是不是因為長期沒有工作,家里全靠你來支撐,覺得自己活的沒有價值,對生活沒有信心呢?”
妹妹孔淑靜的一番話突然點醒了孔令華,妻子李敏學歷也不低,工作能力也很強,當年在工作中也為國家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而如今,卻淪為了家庭婦女,這可能讓她感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另外,再加上父母去世給她的打擊,她才會變成這樣。
孔令華覺得很有必要把李敏的情況向中央匯報一下,請求中央的幫助,于是孔令華提筆給中央寫了一封信。
黨中央看信后對李敏的情況很是重視,并迅速這件事情做出了批示:從1996年開始,李敏的退休待遇調整為副軍級。
隨后,黨中央的領導人又到李敏家對她進行了慰問。
在得到了組織上的肯定后,李敏的精神狀態慢慢好轉了起來,她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2012年她和丈夫孔令華還曾回到韶山去祭祖,并含著淚水參觀了父親的故居。
結語:
作為偉人的女兒,李敏經歷的艱辛和磨難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因為父親的嚴格要求,李敏在平時生活中處處都得小心翼翼,低調做人做事。
她從沒有享受過偉人女兒的特權,從而也就沒有感受過當“公主”的優越感。
李敏從大學畢業之后,一直在國防科委、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屬于編制中,但是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一直賦閑在家,沒有了工作。
父親為國家做出了那么大貢獻,而作為他的女兒卻成為了一個對國家無用的人,這應該就是讓她長期郁郁寡歡的主要原因。
其實按照正常情況,副軍級本就是她應該享有的待遇,所以也就算不上享受特權,特殊照顧。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