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Dmall沖刺港股IPO,虧損收窄毛利率轉正

日期:2022-12-17 11:15:4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02、優勢與痛點

在多點APP中,系統根據用戶定位,提供與多點合作的商超、便利店等讓消費者選擇,消費者可在這些門店中線上購買商品。在部分商超門店中,產品涵蓋蔬菜水果、肉蛋水產、乳品烘焙、速食凍品、日用百貨等,根據不同的門店所銷售的產品,在平臺上的分類也有所區別。整體來看,各品類劃分較為細致,消費者能夠較為快速地找尋到想購買的產品。

消費者在購買后,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即時達或線下門店自提的方式,獲取購買的商品,在選擇商家配送時,消費填寫訂單信息可選擇送達時間即可。但在稍晚的時間段進行下單,可能會出現平臺訂單約滿,當日無法進行配送的情況,平臺在下單頁面也會提醒用戶選擇明日盡早購買。

通過多點平臺,將門店周邊的用戶進行鏈接,滿足有到家服務用戶的需求,從多點此種與商家合作的模式來看,在一定程度上與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平臺相似。但多點是單店型模式,一個區域入駐的超市數量有限,京東到家是多店入駐模式,商家數量更多。

據悉,在合作的門店數量上,與京東到家達成合作的零售商家達數十萬,在入駐京東到家的商家數量較多的情況之下,可供消費者選擇的門店更為豐富,京東到家能夠覆蓋到的用戶也相對更為廣泛,平臺所發展的速度也相應提升。在配送方面,京東到家與達達快送展開合作,在運力上相對較有保障,若在配送環節較為薄弱,不利于平臺履約,也影響用戶的消費體驗與后續的使用。

當下,即時零售市場的發展較為迅速,據《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O2O到家業務2016-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64%,而即時零售作為到家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中的開放平臺模式規模將突破萬億門檻,預計將達到約1.2萬億元。

一方面,在懶人經濟、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想要更快地收到所購買的商品,即時零售市場逐步擴大,且消費者線上購買商品習慣培養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后續的復購行為較為穩定。另一方面,從線下實體零售商家方面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數字化轉型具有必要性,通過線上渠道以獲取新的訂單增量,降低門店經營壓力,線上、線下融合成為當下不少新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

綜合來看,業務拓展難度、中心成本問題等是多點存在的一些痛點。多點在全國范圍內的覆蓋率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在一些城市可供選擇的門店數量有限,隨著同類型平臺的持續布局,不斷搶占市場份額。當同類型選手提供的服務愈發完備,多點在若無法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則容易在與之競爭過程之中劣勢,后續的獲客難度也將有所提升。

多點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物美是多點最大的血液來源,由其產生的收入分別占同期公司總收入的59.1%、54.5%、45.3%及44.4%,此般情形,或許會讓其他商家在合作時存在一定的疑慮。據報道,今年1月份,步步高與多點達成合作,上線多點O2O 業務,但在3月步步高又宣布其200多家門店將入駐京東到家,在多個維度進行合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之中,多點的競爭壓力不算小。

而多點作為一個為本地零售業提供基于云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數字零售SaaS平臺,發展至如今的規模,也具備較為明顯的優勢。在與商超合作時,所提供的服務除為客戶提供線上履約功能外,還幫助用戶在技術、選品、庫存管理、倉儲物流體系、會員運營、營銷等各個方面,改善企業在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問題,促進其實現在數字化上的轉型升級與線下、線上一體化運營的目標。

03、零售業數字化發展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零售行業發生一定的轉變,各行業進行數字零售新時期,通過數字化手段融合線上線下發展渠道,實現“人、貨、場”要素的升級和重構,越來越多零售企業通過搭建數字化橋梁,來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估,亞洲零售云解決方案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自2021年的209億元增長至2026 年的11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40.1%。在具有千億發展空間的市場中,企業需增強自身競爭壁壘,方能在發展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在多點日后發展之中,也需在國內外的業務上獲取一定的突破,并推進海外業務的開展,以減輕經營上的壓力,尋求更持久的發展。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