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轉正就丟了工作,年底迎來裁員高峰,應屆生面臨卸磨殺驢

日期:2022-12-23 11:16:5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年底往往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對于很多工作穩定的大企業職員來說,可能會期待著公司發放節日禮品,還有年終獎金。

但是對于很多初來乍到或者在小企業的畢業生,這段時期可能反而是裁員高峰。有位同學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是2022屆的應屆生,在七月份入職。

而根據公司6個月的轉正標準,自己目前還處在“試用期”階段,沒有上五險。想著工作難找,他還是選擇默默堅持。

誰知道,眼看年底他卻被通知不用再來上班。理由是公司要精簡規模。還沒轉正就丟了工作,這讓他有點難以接受。既然不需要那么多人,起初何必招聘?

應屆生面臨“卸磨殺驢”,為何他們容易成為被裁員的對象

發到網上以后才發現,原來有類似處境的同學并不少。其中很多人都是22年的應屆生,眼看要轉正又被踢出來。如果企業經常用這種方式,自然節省了不少成本。

尤其是那些工作內容相對簡單、可替代性強的崗位,其實培訓幾天,但凡有大學學歷的人都能勝任,他們也并不介意離職率高.

反倒是這種方式,可以讓相當一部分員工處在實習期,降低用人成本。而且,一些內行表示,有些地區會對招聘應屆生多的企業予以一定政策的扶持。

這也是為什么招聘會里很多公司優先錄用應屆生的原因。可是到了轉正以及拿年底獎金的時候,卻無情地將他們開除,頗有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

為啥應屆生很容易成為年底被裁員的對象?理由很簡單,就是解聘他們的成本和代價非常低。首先,他們本身就處在試用期,沒有繳納社保,基本也不存在賠付問題。

理論上無故進行這樣的舉動,確實企業不在理。可現實中,大多數畢業生為了減少麻煩,或者顧慮到以后在這個圈子里求職的問題,不會去進行勞動仲裁。

其次,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套路”。職場老油條,可能就算被裁,也必須在公司鬧一鬧、要個說法。

而大學生更有素質,反而容易被拿捏,總是以為“肯定是自己的問題”。無故被擠走,還要“感謝公司栽培”,偷著樂的卻是公司。

大學生被裁之后,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往往是更難的

在就職環境不穩定的時代,每個畢業生都可能面臨這樣的問題。但很多同學其實難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遇到這類事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當中,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能力。

在這里提醒大家,工作中遇到不順利未必全是個人的問題,有時恰恰是企業管理模式或者人情世故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經歷過多年的教育,很容易形成“遇到事情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模式。這原本是個優點,但是也很可能被一些企業當成壓榨的手段。

用平常心應對被裁員的情況,或許是我們畢業之后都要學會的一個課題。偶爾的失敗并不重要,經歷挫折后依然能保持自信,這才是更難得的品質。

【話題】你身邊有類似的情況嗎?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