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現階段的農村集體資產中土地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制定出合理的土地規模經營政策管理方案,支持和鼓勵多元化的土地規模經營模式,在秉承農村家庭承包制經營的基礎之上,開展合理的新型經營模式,從自愿和有償的原則出發引進規模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方式,以制度政策優惠引進適合本村特色的農業經營方式,并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和任務獎勵,最大程度的激發規模化生產的積極性,加大農村土地的流轉效率。
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很多社會資本也涌入到了農村市場,因此要加快建設并完善農村投資相關政策和法律,構建與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加大農村資金流轉渠道,推進社會資金注投到農村經濟建設當中,科學合理的達成產權和資本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②嚴格確權登記頒證
確權登記頒證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嚴格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明確和提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法律效力,探索對通過流轉取得的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對集體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將其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資產所有權確權存在遺留問題的地方,要嚴格按照產權歸屬,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相應的組、村或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并依法由集體經濟組織代表成員集體行使所有權。
③管好用好集體資產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既要發揮集體的優越性,又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探索發展壯大股份合作經濟的途徑;要堅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守住防止集體資產被侵蝕和農民利益受損害的底線,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
④積極探索還權賦能
農村集體產權權能殘缺,國家對集體產權賦能不足、集體與成員權利邊界模糊不清,是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方面,要按照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原則,為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存量土地,以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入市交易開辟通道,適當提高農民集體和個人分享的增值收益,完善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管理辦法。
在農村土地征收方面,縮小征收范圍,規范征收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在集體經營性資產方面,以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為基礎,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權。
⑤完善組織體系建設
健全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制,抓緊培養素質好、懂市場、會管理、有能力的本土化接班人才,適時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強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職能,切實履行對集體資產經營決策的監督職責。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審計,地方政府可以組織專門的審計人員或者邀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定期審計、專項審計、主要負責人審計,強化財務紀律,嚴格財務制度。
⑥尊重農民群眾意愿
堅持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確保農民群眾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落實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農村集體產權確認、保護、流轉的組織形式以及相應的規范體系,也是發展農村生產力、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農民收入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大措施。科學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從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