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全國2706家三級醫院2021年度績效考核“成績單”最新通報

日期:2022-12-24 11:16:4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高

2021年,96.87%的三級公立醫院參加了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工作,國家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中位數為93.27%,合格率中位數為97.25%,分別較2020年提升3.86個和0.85個百分點 (見圖3),為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降低人民群眾就醫負擔奠定堅實基礎。 浙江、 福建、 天津、 北京等省份的參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國前列。

圖3: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和合格率情況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為87.90%,較2020年提升近2個百分點。建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臺賬、制定預防性維護維修計劃的醫院比例有所增加,多數醫院能夠定期對設備設施進行巡查保養和檢測校準,并定期開展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適宜性評價,大型醫用設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部分醫院建立了“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對抗菌藥物和輔助用藥進行統一監測,對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國家基本藥物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通用名進行標記,引導臨床醫生優先選用。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4.55DDDs,較2020年下降1.73DDDs,持續優于40DDDs的國家要求。在綜合考慮診療疾病復雜程度的基礎上, 北京、 天津、 云南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持續控制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為42.59%,較2020年提升0.70個百分點;門診和住院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分別為56.03%和95.82%,較2020年提升1.53個和0.19個百分點,基本藥物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 (見圖4)。輔助用藥(依據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收入占比為0.86%,較2020年下降0.86個百分點。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為75.67%,較2020年增加10.25個百分點, 三級公立醫院使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的積極性逐步提高。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為17.01%,點評出院患者醫囑比例為20.04%,較2020年分別增加1.80和0.88個百分點。

圖4: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及輔助用藥使用情況

管理專業化能力不斷增強

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穩步提高

2021年,全國76%的三級公立醫院設立了總會計師,約200家醫院在2021年新設了總會計師,逐步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重要經濟事項分析決策中的專業優勢。部分醫院在部門協調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方面探索并總結相應經驗。

如通過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積極推進預算全過程信息化閉環管理,推動全面預算管理落實全額、全程、全員等要求;建立臨床科室和病案編碼人員的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持續提升病案首頁數據質量;設置專科運營助理,在充分掌握醫院整體發展建設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各臨床科室特點,協助臨床開展運營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收支結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27.96%,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為37.13%,與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29.71%,較2020年下降3.04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騰籠換鳥”調結構取得成效。

次均醫藥費用也下降明顯。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降幅為4.44%,住院次均費用增幅為0.92%,門診次均藥品費用降幅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降幅分別為10.85%和4.21%。其中,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相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仍呈下降趨勢,次均醫藥費用增幅進一步下降。

▲ 點擊查看:【德品醫療股份】為中國醫院打造更智慧的護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參加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的比例達到99.71%,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全國平均級別達3.83級。三級公立醫院更加重視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設。

從醫院看,78.55%的三級公立醫院達到4級及以上水平(占比較2020年提高13.66個百分點),9.75%的三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及以上水平。

從省份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新疆等省份的平均等級在4級以上; 山西、山東、西藏等省份的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等級整體提升較快 (見圖5)。

圖5: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情況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為90.53元,在業務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萬元收入能耗支出仍與2020年基本持平, 三級公立醫院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促進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推動綠色轉型。

人才培養取得積極進展

學科建設能力有所增強

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學人才培養經費總額較2020年增長1.29%,其中,畢業后醫學教育經費投入在醫學人才培養經費中占比為50.85%,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

人員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醫務人員比例為18.66%,較2020年增加0.80個百分點。 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麻醉、兒科、重癥、病理、中醫醫師數量均較2020年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麻醉醫師數量增長最多(約1300人),重癥醫師數量增長幅度最高(約6.10%),緊缺醫師數量增長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 四川、江蘇、河南、廣東、浙江;除兒科醫師占比與2020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四類醫師占比均較2020年有所提升。

醫護比基本保持穩定,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4.64人,較2020年增加0.19人;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廣東的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明顯高于其他省份。

2021年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經費和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較2020年均有所增加。部分醫院積極搭建多學科交流的科研平臺,促進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輔助診療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開展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將科研成果服務臨床和疾病防控一線。

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

科學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分布區域方面,從全國數據看,部分非省會城市的三級公立醫院發展勢頭迅猛,但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地區和非省會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弱。

醫療水平方面,各區域、省份之間醫療服務能力差距有所縮小,但華北、華東地區的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水平的綜合實力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一些新技術的應用以及難度較高手術的開展也普遍集中于華北、華東等地區。

服務支撐能力方面,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也呈現出華北、華東地區的優勢特點,東北地區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級別明顯低于其他地區;東北、華北地區的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人員經費占比明顯低于其他地區;西南和西北地區的人才培訓效果低于其他地區。

常住地患者跨省異地就醫(按照患者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斷患者是否為異地就醫)的比例為5.49%,較2020年增加0.1個百分點,但相較績效考核開展以來的其他年份仍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

診療水平方面,部分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的CMI值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綜合考慮收治患者的疾病復雜程度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綜合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未達到相應要求。

服務能力方面,門診患者希望在就診的過程中能夠有干凈整潔的就診環境、便利的掛號條件及清晰明確的標識等;住院患者希望能夠加強疼痛管理,重視飯菜質量和臨床營養,提升出入院手續辦理的便捷程度等。

學科建設方面,部分醫院因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編制問題等導致人才引進困難和人才流失嚴重,表現為教育經費有限、臨床帶教師資不足、科研基礎較為薄弱、信息技術支持力度不夠等。縣級三級公立醫院在人才配備、科研創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弱勢,2021年,約半數縣級三級公立醫院沒有科研經費或科研經費總額位于全國的后10%。

持續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

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通報》中指出,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將績效考核工作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以滿足轄區內重大疾病臨床診療需求為導向,重點加強跨省異地就醫占比較高和服務能力薄弱的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落實三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提升疑難危重患者的綜合服務能力。

進一步鞏固對口支援和組團式援藏援疆工作成效,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等方面向薄弱專科和優質醫療資源缺乏的領域傾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以績效考核為抓手,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支持公立醫院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銜接和系統集成性,持續發揮“三醫聯動”作用,為三級公立醫院良性有序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環境。

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扎實有效組織推進本轄區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對轄區內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破解當地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問題,引導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落實發展和改革的各項要求。

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持續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帶動公立醫院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國家衛健委

(1)時隔兩年迎來“更新式”修訂,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正式發布!

(2)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衛健委發布重要文件,關于醫療機構日間醫療質量管理

進入筑醫臺資訊

了解更多內容詳情

END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