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數字化面臨制度、人才多元挑戰 蘇州如何打造新一線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樣本

日期:2023-03-27 11:27:4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近年來,作為擁有4萬多億工業底盤的“制造業大市”蘇州,產業數字化既是拓展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亦是豐富的產業鏈與應用場景背景下,轉型發展逐層帶動傳導的必然結果。

據蘇州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蘇州四大產業創新集群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前沿新材料、創新藥物產值增長4.6%,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3.5%和52.4%。

在整體發展持續向好的背景下,作為工業重鎮,缺乏自己的數字經濟領軍龍頭企業、應用型人才資源不足等問題依然對蘇州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構成了挑戰。在本次大會主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多位與會嘉賓就“蘇州市打造數字經濟高地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展開了探討。

CCF啟智會蘇州技術委員會主席、江蘇博云科技董事長花磊表示,在數字經濟的很多細分領域都可以孕育出500億乃至千億級別的龍頭企業,發揮區域引領和帶動作用,蘇州要培育自己的龍頭企業需要良好的周邊環境加以支持。

CCF蘇州分部主席、常熟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院長龔聲蓉則指出,蘇州目前共有高職院校16所,從規模上看遠遠難以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需進一步開展產教融合等多種方式促進對蘇州數字經濟發展人才資源的供給。

“從經濟發展角度看,規模性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先行乃至適度超前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CCF常務理事、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孫凝暉指出,在基礎設施層面,蘇州乃至長三角領域的數字經濟的發展還需要1-2個大型超算中心支撐,但目前長三角各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仍有待進一步打通,如果缺乏集約化、標準化,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就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但另一方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則給予了蘇州等區域強市借助三省一市整體企業、人才資源提供了可能。2022年9月,上海市科技委員會與蘇浙皖三省科技廳共同發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實施辦法(試行)(草案)》,提出以“科創+產業”為引領,面向國家和長三角重點產業發展需求……促進產學研合作、大中小企業融通,帶動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

孫凝暉表示,當前很多城市都在新建大學引進人才,但中國高等教育供給格局已經形成,短期內較難改變,作為背靠上海等教育強市的長三角城市,蘇州一方面可以集中教育資源培養與本地重點產業例如制造業、生物醫藥業相關的特色人才,另一方面發揮長三角人員流動便利的條件,借力上海等地的人才優勢。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蘇州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七,且在多維全面發展、全量資源匯聚的發展大趨勢下,以成都、蘇州為引領的新一線城市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門檻差距正不斷縮小。

“產業數字化一定是多樣化的環境和生態,蘇州借助龐大的制造業優勢,有望在制造業轉型升價上趟出一條路。”梅宏指出,形成一條技術上可行且具有全國示范性的路,是蘇州能夠成為數字經濟高地的重要標桿。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