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什么?
在文章開篇講了多種平均工資的由來,目的只有一個,降低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所以,在國務院的指揮下,在統計局的不懈努力下,社會保險繳費的統計口徑發生變化,不再用原來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而是采用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四、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數是什么?
企業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對基本養老金,按照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那這個職工月平均工資是哪個平均工資呢?
筆者檢索了部分省的相關政策,像吉林省《關于公布2020年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吉人社聯﹝2021﹞209號),對基本養老金的計發采用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公布社會保險有關基數的通知》(浙人社發〔2021〕54號),對基本非私營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加權平均工資確定今年新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基數。
但北京有所不同,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2022年本市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有關問題的通告》,核算養老待遇以11082元/月作為計算基數。按北京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跟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數據都對不上,北京的養老待遇計算按人社局官網公布的數據計算就行。
五、工傷保險待遇的基數是什么?
從廣東、河南、湖南、江西公布的政策看,工傷保險待遇核定基數以城鎮非私營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北京《關于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替代職工平均工資的通知》,在司法實踐中計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也是以法人北京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礎,如果員工的月平均工資低于北京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則按北京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來計算。
看到這里的讀者別被各種平均工資繞暈啦,除了社會保險繳費各省按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來計算外,經濟補償金和社保待遇可能不同省份有不同要求,除了北京以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計算經濟補償和工傷待遇的基數,一般來講,經濟補償金和社會保險待遇還是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數為主。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