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強調,
提升經濟韌性,要敢闖發展路,寫好三篇文章
。堅持抓“外”與重“內”相結合,增強產業競爭力,寫好“明目”文章;堅持抓“大”與上“小”相結合,培育新的增長點,寫好“培新”文章;堅持抓“長”與顧“短”相結合,提升發展水平,寫好錯位文章。
提升治理韌性,要敢闖善治路,澆筑三個基礎
。以繡花功夫澆筑“公眾”治理主體,進一步拓寬公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統籌解決群眾所需所急;以繡花功夫澆筑“系統性”治理方式,提高統籌謀劃能力,科學把握社會治理規律特點,推動“碎片化”治理向“系統化”治理轉變;以繡花功夫澆筑“三化”治理重點,抓實專業化著力點,抓住法治化關鍵點,抓牢智能化創新點。
提升民生韌性,要敢闖共享路,升級三個品質
。升級保障品質,持續精進民生保障工作,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升級居住品質,聚焦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領域,每年辦好一批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升級文化品質,堅持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以文興業,探索“科技+文化+生活”融合發展模式,打造更具文化內涵的“新塘沽”。
提升技術韌性,要敢闖改革路,樹牢三個思維
。以服務思維發揮出智治的最大效能,推動從依靠經驗決策向依靠大數據決策轉變;以底線思維構筑起智治的“最牢屏障”,善分級分類授權、使用主體合法性審查、數據共享和合規風控等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智治系統運行安全。
提升組織韌性,要敢闖趕考路,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始終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守正創新的鮮明品格,全力推動新區城市社區黨建“引領”行動,拓展“黨建+”應用場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的科學方法,樹牢“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理念,從大局上把握,從整體上統籌,從資源上整合,促進各種要素有效融合,形成同頻共振的強大合力。
王善強調,要時刻“六問”初心、勇毅前行。一問勇當先鋒的勁頭是否夠足?二問擔當作為的肩膀是否夠硬?三問干事創業的能力是否夠強?四問改革創新的氛圍是否夠濃?五問落實工作的進度是否夠快?六問熱愛塘沽的情懷是否夠深?
王善要求,要牢固樹立敢抓落實、搶抓落實、真抓落實、快抓落實的工作導向。
要“謀定”抓落實
,搞好調查研究,抓準“牛鼻子”,掌握主動權,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要“快動”抓落實
,對那些認準了的事、定下來的事、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拿出“躺著想事、坐著議事、站著干事”的熱情和沖勁,不為任何困難所阻,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拼字當頭、搶字當先、實字為要,只爭朝夕、分秒必爭,以高效率贏得高速度,以快節奏換來快發展。
要“擔當”抓落實
,堅決杜絕“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為官不為和“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敷衍了事,自覺而堅定地擔起責任。
要“服務”抓落實
,把“真心愛民、善待百姓,真心為民、造福百姓”作為抓落實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扎實推進民生工程。
要“合力”抓落實
,要勇于擔當,能牽頭協調的事情絕不搞公文旅行;能當天辦成的事情,絕不拖到第二天;能在本級處理的事情,絕不矛盾上交,進而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擔、風雨同舟創大業”的強大合力。
要“創造”抓落實
,堅持以新應新、以變應變,在練“本手”、戒“俗手”的基礎上,破舊立新出“妙手”。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王善強調,全街上下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忠誠盡職、奮勇爭先,努力為濱海新區更好發揮先行先試和支撐引領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