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代練,讓孩子在備賽中成長,這些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日期:2023-05-31 12:04:3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更重要的是,好的“以賽代練”,家長和孩子是擰成一股勁兒,合力就爆發了,孩子能夠及時得到家長、老師和伙伴的支持,改進不足,促進學習。

所以我們去年英語比賽入圍全國一等獎的人數非常可喜,比例高達15.7%,我們去年所有小選手100%通過劍橋少兒英語等級考試,還有不少滿盾的孩子,這次藍橋杯科技素養賽省賽一二三等獎我們選手的總獲獎率達到87.5%。

說這些成績不是用來炫耀那些獲獎的孩子,而是感慨家長和孩子的合力之大。

看到我們號上一些非常熟悉的小朋友們,他們認真準備的樣子,家長們和孩子的溝通和鼓勵,以及孩子爆發出來的巨大潛力,我自己都感覺特別開心,一個一個都是從小布丁一直看著長大過來的呀!

所以這個月同事提議我們把“萌芽戰隊”升級,我也答應了,把備賽群換成萌芽戰隊預備群,是我們今年2023-2024年的一個 小計劃。

今年是新一期國家白名單賽事舉行的第一年,1月份我就分享過時間表《 萌芽獨家:2023年小學生全國高含金量比賽時間表,請務必收藏! 》,也如約積極在組織。

有幾個比賽是我感興趣,也帶孩子參加了,也組隊參賽了,一個是機器人比賽、一個是藍橋杯的科學素養。昨天組委會告訴我機器人比賽因為其他渠道報名名額不滿釋放了一些名額,我們“萌芽戰隊”整體實力是最強的,問我有沒有人還想報名,還可以給我們一些名額加餐。感興趣的話也可以來我們社群里報名。

此外,我仍然在積極觀察更多的機會,比如有一個賽事是作文方向的。我打算做起來,準備明年的組隊參賽,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支持。

還有一些比賽是我感興趣,也帶孩子參加了,但目前條件不成熟還組不了隊,所以今年會先跟大家分享下我的體驗,接下來繼續分享探索。

比如 計算思維方向的,音樂方向,給無論是選修中西器樂,還是唱歌、表演、合唱的孩子們,還有一個是地理方向和作文方向的,還有一個是數學和文化方向的,反正我平時看這些很多,如果有適齡也感興趣的姐妹,也可以一起琢磨下這些很有意思了~

有些比賽是有老師的備賽幫助,準備起來比較充分,有些比賽目前還沒找到很對口的資源,但對于孩子的創新思維、視野和眼界幫助很大,我也打算帶孩子繼續“初生牛犢不怕虎”玩一玩,感興趣的姐妹也可以一起來。

萌芽戰隊的入群二維碼在這里,相關的報名方式我這個月會排期告訴大家,有些已經截止了,得為明年準備,有些放在暑假,仍有機會。沒啥門檻,但功利心太高就不太合適了。▼

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系吧,我的確很喜歡帶孩子去探索一些新鮮事物,很多有趣又有意義的比賽,恰恰是我所感興趣的。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老大6歲就參加了小小托福,那會兒直接從廣州飛到寧波去考試,原因是我覺得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試試。回顧:《 給孩子報國際英語考試才知道,什么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

結果老大拿了一個滿盾后自信爆棚,對英語投入了無限熱情,2年后我們就同時拿下了KET和PET的考試,KET還得了卓越的分數。也是因為我好玩,剛好看到兩個考位都空著又在同一個地方,我就給孩子報了。

其實現在問問孩子,他早就想不起來考試內容是啥,但他始終記得那次考試,我們在江西玩了半個月,看山玩水,蹲日出看瀑布,那是他最開心的記憶之一了。

到了老二也是這樣子,我做很多事情其實主要是覺得“這個活動好像挺有趣的,不如試試唄”,然后就開心地跟孩子商量,然后大家一起開心地準備,很多其實也就是當天花個時間參賽,平時也不準備,但這種不計較得失地投入心態,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驚喜。

弟弟二年級下,手頭已經有英語比賽特等獎證書、KET證書和口語滿分的證明、小托福700多分的證書、藍橋杯科學素養省級二等獎、樂高機器人比賽最佳風采獎、作文比賽一等獎、區研學作品一等獎、鋼琴和繪畫比賽金獎等,不是我雞娃,而是那時剛好有這個機會,就帶孩子去體驗體驗。

不過這些我都除了和朋友應景時分享下,寫文時隨感時分享下,基本上生活中也不多說,老師前段時間收集資料看到后都大吃一驚,有些還是去年年底的事兒,我壓根都沒“上報”。

可我是真的不太介意這些,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我覺得這些都只是經歷和鼓勵本身,我們家就是拿到證書,大家一起討論下復盤下,然后就放在儲物箱里。

我之前還把Joshua的KET、PET證書弄丟了,后來今年春節收拾屋子才在書柜的一個角落里找到被我壓在書底下,可被Joshua調侃了,才買一個箱子把他們的證書裝起來的。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小升初的內部分享會,一個資深校長跟我們說小升初大家在看些什么,他提到一點也讓我很有感觸,就是 “家長要判斷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態,到底是不是游刃有余”。

“ 游刃有余就能拿到比賽證書和獲獎的孩子,初中的戰斗力會更強。

如果參加比賽和獲獎,小學階段孩子已經拼盡全力,得通過報了3、5個培訓班,一堆人出謀劃策才能全力拿下的,那就表示孩子目前的簡歷和實力不匹配,家長自己要心里明白。

不要一味看名校和面子,還是要量力而行,關鍵是找到合適孩子的舞臺和土壤。”

所以我每次帶孩子參加這些活動和比賽,我都希望孩子能從中學到點什么,同時我也在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態,并根據他們的狀態區安排時間和資源。

制定合理的時間表和學習計劃,為自己多留出一些時間余量,也是孩子們需要在以賽代練、以考促學中學習和領悟的事情。

- 以賽代練不能完全取代系統的訓練,需要有合理的安排和平衡,避免過度競爭和壓力。

- 以賽代練不能忽視孩子的興趣和意愿,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發展,避免強制和干涉。

- 以賽代練不能過分追求成績和獎勵,需要注重孩子的成長和體驗,避免失望和挫折。

我覺得 這三點才是決定了大家到底如何能夠讓孩子在備賽中成長。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是家長和孩子需要去思考的地方,就是經驗的積累。

我之前分享過孩子參加國家白名單的經歷,《探賽|國家白名單上的青少年創新大賽,我來說說廣東省是怎么組織的 》,用一個詞來總結我當年的參賽經驗,就是“小白鼠”。

但是我今年就充分多了,因為我在1月份的時候,就和途道機器人合作,和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一起組隊參賽2023年的機器人賽,我們拉了群,有老師給我們集訓,帶我們備賽,這個過程,真的是刺激又好玩,緊張又充分。

聽組委會說那個賽項,我們“萌芽戰隊”的選手就占了很大部分,今年7月初比賽,說真的,我也挺期待的。

昨天我分享的這個圖,其實也是Eric在備戰比賽時我在旁邊拍的照片。回顧《 孩子學編程是不是智商稅?Scratch、Python和C++要怎么選 》

學練結合,不管結果如何,最起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學到幾個很重要的思維能力。

01

目標思維

- 知道如何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越早體驗試錯成本越低;

- 過程中建立更契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比如某個知識點、某些技能、解決某個問題;

- 過程中明白比賽只是一種檢驗自己學習效果的方式,而不是評價自己價值的標準。

02

反饋思維

- 學會如何反饋和調整,養成及時發現、改進和優化的學習習慣;

- 學會自我評估,制定合理的比賽前、中、后計劃;

- 能在過程中激發信心和動力,在過程中學到什么,比在比賽中獲得什么結果更重要!

03

合作思維

- 能學到如何為別人鼓掌,也能為自己喝彩;

- 正確看待競爭和合作。

特別是后者我感觸很深。

之前組織大家參加藍橋杯的萌芽專場,其實壓力特別大,動了別人的蛋糕阻力很大,但我知道既然有機會可以組織專場,肯定是壓力再大也要組織的,因為有些機會肯定是對孩子們有幫助的。

因為藍橋杯今年最初的賽事是月賽制,每個月都有比賽,按照當月場的參與人數按比例選拔,如果落選可以重復報名,取最好的一次入圍成績。

我家弟弟就參加了兩次,第一次參加時,剛好廣東選手特別多,他分數不低,但還是落選了,后來在我們組織的專場里,他認真復盤了自己普場的落選原因,在專場前認真準備,考試認真答題,順利晉級,那會兒他的分數還是中位線水平。

但到了省賽備賽期,他把這個學習經驗沉淀下來,在省賽備賽期用心總結知識圖譜,省賽的時候獲得了二等獎,我覺得這對他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啟發。

我自己感覺這個過程特別正向循環。弟弟現在看科學書、科普叢書,就很注意知識的系統性,他說 “看起來簡單的科學素養,對知識面的要求還挺高的,所以得平時多積累”。說真的,我壓根就沒想過他會跟我這么總結學習經驗,這就是他的成長吧。

學習并不功利,功利的是人心。只要父母心態正,乘風破浪便不難。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屬于自己的舞臺!

萌芽戰隊還只能叫預備隊,因為這個路很長,需要我們一起沉著探索,姐妹們我們一起前行,相互支持,共同進步!

感興趣就來加入我們吧,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守住育兒初心。

對了,記得點擊直播間,中午聽我們聊聊“這些年我給孩子們選過的好課”呢,想要給孩子規劃2023-24年學習計劃的姐妹,這些課都是我家孩子親上的不錯,6月份也是一年一度的福利月,值得囤~

回顧:《 618福利揭曉!不預付不搶購,孩子的課就要選好的! 》

更新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

進入主頁加我星標好不好~

▼▼▼▼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