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生孩子到底有哪些福利?

日期:2023-06-01 11:59:1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對于備孕的夫婦來說,這里的醫保也有一定的福利。

如果因為長期不孕,需要借助醫學手段來懷孕,不管是體外受精還是試管嬰兒,醫保都可以報銷很大一部分。

德國的公共醫保一般來說可以報銷50%的試管嬰兒費用,個別的醫保公司甚至可以報銷100%。

但是我以前也寫過,德國的醫生心比較大。

如果因為備孕去看醫生,往往都是輕易就被醫生打發回來了。

我的一個女朋友已經三十大幾了,努力備孕一年多,無所不用其極,一直沒有懷孕。眼看都奔四了,她于是去看醫生。

結果,醫生問診之后,說:“喲,你還年輕的很呢,不用著急,回去繼續努力,過半年你再來吧。”

這個朋友哭喪著臉跟我抱怨,她這個年齡,在國內備孕論壇混的話,都算超高齡困難戶了,但是在德國人這,她還年輕著呢,一點都不急。

她問我:你說我下次去看醫生要不要謊報數據,把情況說的嚴重一點?

我:……

在德國生產,就兩個字:省錢!

不管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產,都是醫保完全覆蓋的。

一般來說,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醫療手段和服務,不管是止痛藥,脊柱麻醉,還是單人產房,浴缸里水中生產,或者老公全程陪護,這些通通都是醫保覆蓋的,并不會產生額外費用。

生產之后,住院幾天的過程中,醫院還提供三餐。(友情提醒:這免費的醫院餐會讓你有下了手術臺后就立刻出院的沖動)

新生兒在住院的這幾天,衣服,毛巾,睡袋,尿不濕,奶粉全部是醫院提供。

當初我打包待產包時,問助產士,寶寶的東西要準備什么?她說:“你就準備自己的就行了,寶寶的所有東西醫院都會提供。”

讓人覺得特別省心的是,在整個生產和住院過程中,你完全不需要和錢打交道。只要在一開始提供你的醫保卡就可以了。

我在德國住院過幾次,每次都沒帶錢包拎著幾件衣服就去了,就是這么任性。

出院回家后,過段時間會收到一張賬單。公保住院的話,只有一筆費用需要個人承擔,就是每天10歐元的住院費。

我剖腹產生了個娃,住院四天,總共花費40歐元。

接下來要說到已經被神話了的德國產假福利。

首先,聲淚俱下地澄清一下:德國產假不是三年,也不是一年,而是14周!

真正意義上的帶薪產假就是產前6周,產后8周,總共才三個月啊!

為什么很多人會聽說德國的產假是三年呢,那是因為德國在產假之后,還有一個父母假(Elternzeit)。

父母假最多可以休3年,而且是爸爸和媽媽都可以休。

孩子的撫養離不開父母雙方,所以德國很多爸爸都會在有了孩子后,中斷工作休一段時間父母假,全職撫養孩子。所以這個假期叫父母假,不叫媽媽假。

吃瓜群眾看到這里一定羨慕不已:哎呦,還是德國福利好啊!誰不想休假三年,在家專心養娃啊。

這里澄清一下吃瓜群眾的普遍誤解,父母假雖然美其名曰“假期“,但是是沒有薪水的,一毛都沒有!!!

休父母假的職員能得到的福利就是保證假期結束后,自己還能保住工作,休父母假的人受到法律保護,不得辭退。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停薪留職。

所以那些想要休三年的爸爸媽媽,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做支撐啊。

剛剛破產的人,根本沒有底氣休假三年,為了掙娃的奶粉錢,休假不到一年就要滾回去上班啦,美其名曰:熱愛工作!

當然啦,我才不會告訴我老板,我急著回去上班是因為窮啊。。。

雖然公司里是停薪留職,完全沒有薪水了,但是政府可不能看著德國的花朵們吃不起奶粉啊。

在整個產育期間,政府方面會有以下補助:

1)父母金(Elterngeld)

這個就是在前面提到的父母假期間,政府會給予休假的父母一定的補助。

這個補助一般是稅后工資的65%左右。比如你平時工作稅后2000歐,那休假期間就能拿到1300歐左右的補助。

對于普通工薪家庭來說,這份補助還是很給力的,稍微緊衣縮食一些,生活水平沒有太大變化。

但是這個父母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補助最多只能拿14個月,而不是3年。所以休假三年的人,從第二年起,就基本沒有收入了,開始進入一窮二白的時代。

父母金還有一個限制,就是最高只能達到1800歐。比如你原來稅后工資5000歐,65%的比例應該是3250歐。這個就超過了上限,最后能拿到的就是封頂的1800歐。

所以對于習慣了5000歐消費水平的家庭來說,這個打擊就有點大了。

德國的所有福利制度的設計,和很多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都遵循著一個原則:劫富濟貧!

所以越是高收入的家庭,在生了孩子后的經濟落差越大,政府的那點補助是指望不上的。

2)兒童金(Kindgeld)

德國政府的補助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兒童金。

每個在德國出生的孩子,從出生起,每個月會收到約200歐的兒童金,這個補助會一直持續到孩子18歲成年。如果孩子上了大學,這筆錢會一直發放到25歲。

政府在每個孩子成長期間會總共支付超過4萬歐元。

雖然對于養孩子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是這份補助一視同仁,不管孩子的父母是富豪還是下崗工人,這份補助至少可以保證孩子能吃上普通奶粉,獲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有心的父母還可以把這份補助為孩子存起來,畢竟這是娃自己的收入。

3)撫育金(Betreuungsgeld)

撫育金是父母金的一種延續。

在產后14個月后,父母金不再發放。這時如果媽媽決定繼續留在家里帶娃,并且不把孩子送到托兒所或者育兒保姆那里,那么就會得到政府發放的一些補助。

剛剛因為兒童金而為德國政府唱了贊歌,現在提到這個撫育金,卻忍不住立刻要吐槽一下這個補助政策用心之險惡。

這個撫育金的政策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anti-careerwomen!

如果媽媽們想要重返職場,就要把孩子送托(德國不存在老人帶娃這個選項)。這時你不僅拿不到任何政府補助,還要自己支付昂貴的托兒所費用。

慕尼黑的托兒所貴上天了,一個月要600多歐,還一票難求,需要從懷孕時就預定。

這時,很多普通工資水平的媽媽就要算一筆賬了:自己不去工作能拿到幾百歐補助,去工作了不僅失去這筆補助,還要倒貼幾百歐的托兒所錢。

這樣一算,每周辛苦工作幾十小時,最后根本沒有增加任何收入嘛,那還不如待在家里溜娃呢。

這筆賬誰都會算,這樣一來,就催生出很多完全辭職回家帶娃的全職媽媽。

我不是說全職媽媽不好,而是覺得每個女性應該有機會自己獨立決定是繼續工作還是在家帶娃,不應該被某種福利政策所左右,最終被動地成為了全職媽媽。

現代社會說好的鼓勵女性獨立呢?說好的支持女性的職業追求呢?

生了娃后,發現這些都是童話書上騙人的……

最后,還要寫一下德國產育的一項重要福利,那就是靈活的工作時間。

一般來說,在有娃后,父母可以和公司協商,減少工作時間(工資也會相應減少)。

從每周10小時起,到每周40小時,你可以非常靈活地約定工作時間。

如果你只想打打醬油,那可以每周工作十來個小時,每周上班一兩天就可以了,相當于工作兩天,休息五天,還是蠻幸福的。

如果你只是想稍稍緩解工作負荷,可以提早一些下班,那可以每周工作30小時,這樣不太影響你的工作和職業發展,又可以下午早點去接孩子。

這樣的半職狀態在德國非常普遍,很多媽媽在有孩子后,會在很多年里都維持半職的狀態,這樣也算是一種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吧。

好了,關于德國生孩子福利的科普就到這了。

下次親們可不要再說“德國產假有三年“的傻話了哦。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