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全過程學習成長檔案貫通12年,我省推進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日期:2023-04-28 11:44:2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評語評價主要運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包括教師評語、本人評語、同伴評語和家長評語等,既要指出學生的優點和成長進步情況,又要指出改進和努力方向,避免千人一面。而重要觀測點評價主要由學生本人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選取自己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2項優勢特長作為重要觀測點,由指導老師或班主任進行學期評價和畢業評價,根據學生的學段、年齡和特長類別不同,重要觀測點評價可選擇等級評價、計分評價或其他方式進行。

《指導意見》要求規范評價流程。信息采集的主體包括學生、家長、教師和其他相關記錄者,客觀記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集中反映綜合素質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每學期末教師要指導學生整理遴選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典型事實材料和相關證明。學生本人和家長要對材料的真實性進行確認、做出承諾。評價結果連同相關材料每學期末(或下學期初)通過校園網、信息管理系統等進行公示,接受監督。

學校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指導意見》明確,小學生主要開展學期評價,初中生開展學期評價和畢業評價。學校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每個學期評價結果及相關材料經公示審核確認后,生成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畢業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自我陳述報告,并為學生撰寫畢業評語,學生畢業自我陳述報告和教師畢業評語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綜合素質檔案和簽字確認的評價結果要保存至學生畢業后3—4年。每學期末和畢業前,學校要分別將學生各維度發展情況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反饋學生和家長。將義務教育學生評價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結合起來,形成學生全過程的學習成長檔案。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全省信息管理系統形成學生成長電子檔案。小學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采用客觀記錄為主,每學期將有關過程性記錄數據電子版或者掃描版記錄進入學生綜合素質信息管理系統。初中階段學生評價結果采用寫實記錄、個性評語、分值、等級以及雷達圖、折線圖、成長畫像等可視化形式呈現,并分別呈現各維度發展情況和總體情況。各學校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數據的分析,將其作為育人導師指導學生成長、學校改進提升育人工作、對學生開展評先樹優的重要參考依據;每學期要向每名學生、家長提供《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期報告》,作為家長把握學生發展情況的參考;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畢業評價結果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或參考,并逐漸提高所占權重。

據介紹,《指導意見》實施后,山東將率先實現省域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覆蓋。依托現有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模式,將學段延伸到初中和小學,形成了貫通12年的學生全過程學習成長檔案,更為全面地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有效引領育人方式轉變和育人質量提升。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