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將擁有12年全過程學習成長檔案

日期:2023-04-28 11:44:2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其中,實時記錄主要采用觀察法和行為記錄法,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身心素質、美育實踐和社會責任等指標進行評價。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和不足,避免形式化和應試化。

定量評價主要采用測驗、量表、問卷等量性評價方法,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表現進行測量,圍繞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課程和活動修習完成情況、標志性成果等,通過數據了解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嚴格控制測量和問卷調查頻次,防止過多過繁。

評語評價主要運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包括教師評語、本人評語、同伴評語和家長評語等。既要指出學生的優點和成長進步情況,又要指出改進和努力方向,避免千人一面。

重要觀測點評價主要由學生本人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選取自己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2項優勢特長作為重要觀測點,由指導老師或班主任進行學期評價和畢業評價。

學校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意見》要求,學校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每個學期評價結果及相關材料經公示審核確認后,生成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畢業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自我陳述報告,并為學生撰寫畢業評語,學生畢業自我陳述報告和教師畢業評語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綜合素質檔案和簽字確認的評價結果要保存至學生畢業后3-4年。

每學期末和畢業前,學校要分別將學生各維度發展情況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反饋學生和家長。將義務教育學生評價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結合起來,形成學生全過程的學習成長檔案。

《意見》實施后,山東將率先實現省域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覆蓋。依托現有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模式,將學段延伸到初中和小學,形成貫通12年的學生全過程學習成長檔案,更為全面地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有效引領育人方式轉變和育人質量提升。

(本報記者曹莫)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