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998年末,全國已經有19個省區出臺了深化房改的政策,另有6個省區的方案正在審批中。
住房改革并不是從1998年開始,而是在這一年開出了最重要的果實之一。無獨有偶,如今的新能源充電服務賽道,在政策層面也正在復制著上世紀90年代的劇本。
僅在2023年以來,關于新能源充電行業的利好政策就不勝枚舉。
1月18日,工信部:繼續大力推進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
2月3日,工信部等八部門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加快推進充電樁和城市停車設施建設。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
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向前回溯,新能源汽車和與之相對應的清潔能源汽車,曾在2014年至2020年的兩會工作報告中連續七年被提及。尤其是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首次作為七大產業之一,納入“新基建”。2021年,“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2022年,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再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為新能源和新能源充電賽道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壓艙石。
市場參與者規模化、盈利能力漸顯 資本助推行業持續上升
回到1997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盡管面臨著金融危機和通貨緊縮的壓力,但資本仍然在馬不停蹄地進入房地產市場,一系列后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呼風喚雨的企業,在此前都已經成立,蟄伏著摩拳擦掌準備大展拳腳,代表如萬科、恒大等。來到1998年,海倫堡、深圳地鐵集團、花樣年、建發、正榮、華夏幸福、北京城建、金科等房地產企業也陸續成立,粵、閩、京、渝各派房企都有代表企業誕生。
而當時處于風暴眼的香港開發商們,并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放慢布局內陸的節奏。1997年,在期刊《中國房地信息》“深圳引入港資60億發展住宅”一文中提到,深圳福田新市區中心,是深圳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那里40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今年已被幾個香港大財團“搶購”完畢。這些香港財團計劃投資60億巨資建造大型住宅群。其中,廣負盛名的新鴻基,在1997年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以及北京、成都等熱點城市為支點,在內地開發高端綜合體。
而新能源充電樁建設,參與者們在資本的助推下從商業模式探索進化到規模化、盈利化的邊緣。
以《報告》中所提到的幾家充電服務企業為例,能鏈智電(NASDAQ:NAAS)成立于2019年,是目前國內增長最快、連接充電樁數量最多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企業之一,截至2023年第1季度,能鏈智電連接57.5萬把充電槍。
能鏈智電為行業提供從選址咨詢、軟硬件采購、EPC工程,到互聯互通、運營運維、場站管理、無人零售柜等增值服務,以及用戶側儲能、光伏、虛擬電廠、自動充電機器人的解決方案。
能鏈智電發布的全年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凈收入達到928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7%,預估2023財年凈收入將在5億元人民幣至6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翻5.4到6.4倍。
據估計,目前中國前五名充電運營商占整個充電市場份額的70%。行業龍頭的地位短時間難以撼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后來者沒有機會。正如《報告》中所言,目前中國充電連接的可用性,嚴重偏向城市地區。僅廣東省估計就有39.06萬個充電點,占全國總數的21%。此外,中國61%的住房存量偏向多戶住宅的特性,都意味著無論是在城市還是下沉的鄉村市場,充電服務市場都還有廣闊的未挖掘市場。
正如房地產市場開始騰飛的1998年,北京二環房價平均在每平米2000元時,有人預測房地產已經過熱一樣,或許那只是個開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