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體產品來看,主流熱銷商業健康險產品責任迭代內卷激烈,卻大都將非標體“拒之門外”。即便近年來行業陸續推進對于帶病體保險的創新,但從實踐與落地情況來看仍相對保守。
另一方面,商保主體話語權弱,與醫療、醫藥產業的鏈接不充分。
醫療專業+保險服務,診療理賠一體化支撐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政府和市場是社會管理的兩個重要手段,基本醫保更多的是政府管理未來醫療健康的手段,市場是商業保險能夠參與到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市場機制。政府更多的是去兼顧公平和效率,市場更多強調的是效率和多樣化的程度,商業保險公司未來在助力整個健康保險的發展獨具優勢”,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許閑指出。
作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商業保險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重發揮逐漸重要的作用,醫、藥、險三方的協同與聯動也在加速中越來越緊密。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背后折射的是群眾對支付補充和醫療服務的巨大需求。從支付端來看,健康險目前與醫保匹配度和醫療服務的融合度還存在較大空間,尤其體現在與醫療機構的銜接上。
“商業保險公司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在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方面將產生更大的支撐作用”,平安健康保險醫健運營中心總經理林晟表示,商業保險公司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在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方面將產生更大的支撐作用。具體來看,商業保險公司匹配醫保設計多層次保障和醫療健康服務;商業保險公司匹配主體醫院提供多元化醫療健康服務;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商業化的服務能力與醫療機構的專業能力做有效融合,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對于用戶來說,保險與醫健的一體化帶來的是醫藥診療理賠的一體化感知。在服務端,商業保險公司通過與醫療機構共建陪診陪護等院端服務,共同實現對于醫療機構專業能力的擴容,提升用戶就醫體驗。在產品端,商業保險公司應當發揮牌照優勢,通過產品設計研發覆蓋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前沿藥械通道及消費醫療入口;在醫院端,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可以基于其既有出險用戶即帶病體,以及患者招募等形式,為醫院科研提供輔助及支持。
行業正在持續布局。以平安健康險為例,今年2月,平安健康險與仁濟醫院簽約,共同搭建從院內診療,到院前早篩早診和干預,再到院后康復及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4月,平安健康險與宣武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合作,圍繞“醫”+“險”在老年人常見神經系統疾病開展產學研合作。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