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殘忍的活人殉葬制度,它究竟什么樣

日期:2023-09-06 13:30:5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人殉制度主要是在奴隸社會盛行,在奴隸制社會時期,每次遇到國君、王公大臣等尊者死去,就會有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奴隸去陪葬,在商周時期人殉制度達到頂峰,殉葬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在這個時期達到一個高峰。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逐漸降下溫來,從秦始皇的陪葬墓坑中的“兵馬俑”我們可以看到人殉制度在秦始皇這里已經基本降下溫來了,人殉的數量和規模已經遠遠達不到奴隸制社會的數量和規模了。進入封建社會人殉已經不如原來那樣那么普遍了,人殉的事情很少發生,至少不會像原來那樣那么大規模,那么普遍了。但是人殉制度還有一個死灰復燃的時期,那就是元明清時期,在元朝時期,因為是蒙古少數民族統領中原,所以少數民族有一定的惡習,所以在元朝時有殉葬之風,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年間又開始了活人殉葬的惡習,在他的兒子死后他命令他兒子的王妃小妾、奴仆,為他的兒子殉葬,在朱元璋死后大批的后妃為朱元璋殉葬,一時之間殉葬之風又起,在明朝初年殉葬之風大行,每一位皇帝,王公貴胄死后多會有活人進行陪葬,這項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給廢除。在清朝初年亦有殉葬之風,在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死后有殉葬之人,他的大妃阿巴亥就曾為努爾哈赤殉葬,當然在太宗時期也有殉葬,在順治年間、康熙年間都有殉葬之風,不過這可能都與滿清的習俗有關,清朝入主中原后,這種殉葬的習俗也逐漸減了許多,入關后后的清朝統治者明令禁止殉葬的習俗。

殉葬的手段

要說殉葬的手段那可是多種多樣的,試想置人于死地的方法那還不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常常聽說的比如說砍頭、毒酒、白綾、活埋等等,當然這些都是相對來說比較人性化的殉葬手法,還有一些非常殘忍的手法令人毛骨悚然,比如說是灌水銀,這個是在死者生前就強行灌入水銀,用來保持尸體的不腐,但是這樣的手段卻是極其殘忍的,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陪葬人中,就有許多人是被灌入水銀的。

中國古代的殉葬制度

中國古代的殉葬制度是十分殘忍的,他們一般都采用活人殉葬,當然都是地位卑下的人給尊者殉葬,這個現象在奴隸制社會是時有發生的,在封建社會雖然說是比較少,有的時候政府也去明令禁止用活人殉葬,但是大體的走勢就是殉葬現象時有發生,因為這種現象是沒有辦法禁止的,因為在那個剝削社會,到處都有壓迫,在位尊者面前,那些位卑者顯得特別低賤,他們的生命在那些達官顯貴、王公貴族面前顯得一文不值,所以說來如果他們的主人生前有要求的話,或者是死者(位尊者),的后人為了“盡孝”,就把那些奴仆(位卑者)拉去殉葬,所以這些事情不是政府說禁止就一定能夠禁止的。我們拿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作為例子吧!

明朝前期的殉葬之風

我們都知道明朝前期有一個盛行的風氣,那就是大行殉葬之風,要知道這個殉葬的風氣,其實在漢人的朝廷,這種殉葬的風氣早就已經減弱的很多了,要知道這種用活人殉葬可是一種十分殘酷的制度了,但是這項制度在明朝前期可是大肆盛行的,明朝前期的這幾位皇帝,死后后宮的妃嬪但凡是沒有子女的都會給皇帝殉葬,不僅是皇帝這樣,就連王公大臣也這樣爭先效仿,據《明史》記載,在明太祖朱元璋兒子死后,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經要求他兒子的王妃、側妃等為他的兒子殉葬,這種殉葬制度在明朝前期持續了好幾位皇帝,直到明英宗駕崩之前,才宣布廢除,這也許是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當中唯一的政治閃光點吧!

殉葬習俗

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多為“土葬”的形式,一些王公貴族、君王等一些有身份的人,死后都會“入住”地下宮殿,而這些“地下宮殿”大多都是他們在生前就已經開始營建了,并且這些人在陵墓當中會放置許多金銀器物,各種珠寶首飾器物,等等,不僅如此,這些位尊者還要求活人來進行殉葬,他們想要這些殉葬的人生生世世來陪伴他們,來服侍他們。所以在喪葬習俗當中也伴隨著人殉制度,這是一項十分野蠻而殘忍的制度。

為什么會出現殉葬制度

這還要源于古人的迷信,他們相信天道輪回,他們深信自己絕不僅僅是死了,而是到達了另外一個世界,當然如果是達官顯貴、王公貴族、甚至是君王的話那肯定是希望自己生前的榮耀在死后還是可以得到享受,甚至期望能夠享受的比生前的還要好,所以在這些地位較高的人死后他們不僅要求給自己陪葬大量的金銀玉器,珠寶首飾,當然還有更過分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活人來殉葬,以便自己在死后還能得到這些人的服侍,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會有人陪著,服侍自己。總歸來說,就是這些位尊者想要把一切他們生前享用過的東西,都要帶到墓葬里面,繼續生前的富貴。但是不得不說這項制度是相當殘忍的,對于被殉葬人是極其不公平的,這也許就是奴隸時代、封建時代的一種壓迫和剝削吧!

對于殉葬制度的評價

對殉葬制度的評價,殉葬制度是一項比較殘忍野蠻的制度,我們要知道人殉制度,在奴隸制社會時期尤為盛行,尤其是在商周時期,當時只要是上層的貴族,死后都需要有殉葬的人員,少則幾人,多則成百上千,這種殉葬的奴隸的生命在那些貴族人眼里一文不值,人殉制度體現了奴隸制社會野蠻、殘暴的面目,后來在明朝前期出現的殉葬之風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當然殉葬制度的實施也體現的剝削階級的本質,當時的奴隸、下層人物是沒有“人權”的,他們的生命顯得一文不值。當然這種殉葬制度的實施也表現了人性的貪婪、自私,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惜拿別人的生命來為為自己的貪婪“買單”,當然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不斷地發展,這種人殉制度在今天基本已經銷聲匿跡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為什么后來會廢除人殉制度:

這也許是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就拿商周時期來做個例子吧!當時由奴隸制社會轉入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發展,鐵犁牛耕的出現,需要大多勞動力,如果一批青壯年勞動力都拿去殉葬了,那將會是國家的一大損失,況且進入春秋時期,尤其是春秋末期社會當中對于這種人殉制度產生了強烈的反對,當然也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這種人殉的陋習也逐漸被人們所摒棄,就舉一個十分簡單明了的一個例子,那就是秦始皇兵馬俑,當時為秦始皇下葬的這些兵俑坑并沒有用真人來陪葬,反而是用了燒制的陶俑來陪葬,這不是正說明了這一點么。

來看明朝前期,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恢復了一項制度,那就是殉葬制度,這個慘無人道的制度又開始在中華大地上進行著,到明英宗朱祁鎮死前就把這項制度給廢除了,為什么要廢除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殉葬本身的殘暴野蠻性,當年在他父親死后他就曾親眼目睹了殉葬的慘烈場景,他不想他死后也發生這樣的場景,當然這其中也有朱祁鎮早年的經歷,不過最主要的還是這個殉葬制度本身的野蠻和殘暴性。

所以我們要慶幸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有起碼人權的時代,我們的生命安全不會遭到“殉葬”的威脅。

參考文獻:《中國古代殉葬制度》、《商周時期殉葬制度》、《明朝前期的殉葬之風》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