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推進制度健全、數據共享、平臺優化,制定第四批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推動消防安全、衛生健康、文化旅游、生態環境等領域納入聯合抽查清單的事項,全部實行跨部門聯合檢查,進一步提升部門聯合抽查效能。
關注3
建立信用懲戒緩沖期
在實施風險分類監管方面,健全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體系。實現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的常態化運用。2023年年底前,實現市場監管系統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食品生產、餐飲服務、特種設備等專業領域監管的有效結合,建立健全相應專業領域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
建立信用懲戒緩沖期。對于首次未按時報送年度報告的市場主體(含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在當年9月底前完成的或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在下一年度年報進行補報的,不予執行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等信用懲戒措施或實施相關行政處罰。對未在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經營,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聯系,且無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引導其采取變更住所或經營場所等方式糾正違法行為,經合理說明理由,可以暫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對公示信息抽查中發現市場主體填報公示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網站及網店地址等一般狀態信息有誤,或重要信息中存在非主觀故意的明顯錯誤的,未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可以允許修改,不作為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等情形處理;鼓勵市場主體開展即時信息自我糾錯。
探索食品安全領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實施非現場監管,避免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不必要打擾。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工作部署,開展工業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分類監管,提升工業產品質量監管效能。針對部分重要民生行業領域,分領域出臺明碼標價規定,為相關市場主體實施明碼標價行為提供具體指引。
關注4
開展京津冀抽查互查,打破地區封鎖
在加強反壟斷監管力度方面,將在反不正當競爭、反壟斷領域持續發力,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擬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程序性規定,建立重大政策公平競爭審查會審制度,提高專業審查水平。研究制定重點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持續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監督考核,開展政策措施抽查,促進提升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成效。
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區域協作機制,持續開展京津冀抽查互查,清理妨礙三地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地區封鎖,破除行政壁壘。
研究制定《北京市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引》《北京市平臺算法反壟斷合規指引》,為破除平臺企業數據壟斷、預防和制止算法濫用提供理論支撐,為經營者提升反壟斷合規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提供規則指導。打造海淀、通州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培育建設北京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基地。
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組織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整治中介機構壟斷行為。堅決整治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領域行政機關變相指定中介機構壟斷服務、干預市場主體選取中介機構等行為。
關注5
嚴厲查處截留減負降費紅利等行為
針對重點領域著力規范不合理收費行為,為市場主體營造寬松市場環境。
依法依規嚴厲查處截留減負降費紅利等行為。依法查處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公用服務領域,以及商業銀行、企業寬帶、中介服務等領域的價格違法行為。會同民政部門加大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對部分行業協會商會開展現場聯合檢查工作,依法查處行業協會商會的價格違法行為。聯合市商務局等相關部門,每季度對航空口岸進行一次收費行為專項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不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推動市場主體歇業“一次辦”,實現市場監管、稅務、人力社保、醫保、公積金等5個部門辦理事項“一窗受理、一網申報、并聯審批”。
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嚴厲打擊惡意注冊申請商標、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侵犯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等違法行為。
同時,在幫扶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方面,將以產業聚集區為重點,引導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
引導個體工商戶健康有序發展。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個體工商戶有序延續、轉型升級。允許個體工商戶自愿變更經營者,自動延續成立時間、字號、檔案等信息,同步申請變更食品經營等許可證件。個體工商戶變更經營者或轉型升級為企業組織形式的,在結清相關稅費及對原有債權債務作出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向市場主體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推進個體工商戶登記檔案電子化,完善個體工商戶跨區域遷移手續。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校對 賈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