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查爾斯三世的這次加冕典禮總共花了多少錢呢?
英國政府尚未公布這次加冕典禮的總金額,但一些英國媒體預測,這次加冕典禮可能花費了大約1億英鎊。
英國王室的一位發言人說:“鑒于查爾斯三世加冕是一次國家大典,它的資金來源包括君主撥款和英國政府公款。”
英國政府公款就是納稅人的稅款,自不必說。君主撥款則是英國皇家財產局(Crown Estate)撥給英國國王的一筆款項,用于支付王室履行公務和打理王宮的開支。英國皇家財產局管理的物業資產價值至少141億英鎊,包括倫敦的許多豪華物業,它是歐洲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但它不是君主的私有財產,君主不能出售它,它的收入也不屬于君主,每年的創收都會交給英國政府,政府再把其中25%的利潤返還給英國王室,作為所謂的“君主撥款”。
由于這次加冕典禮的資金來源,大部分由英國政府提供,最終由英國納稅人買單,英國王室僅僅承擔其中的一小部分,這讓許多英國人感到不滿。
英國民調機構“輿觀” (YouGov)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64%的英國人不關心加冕禮;51%的英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為此提供資金。
英國反對黨工黨的一些議員也表示,鑒于英國目前正處于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之中,加上護士、初級醫生、教師等由公款支付工資的公共部門雇員正在罷工,所以,國會應該對這次加冕典禮所花費的公款金額展開辯論。
工黨議員理查德·伯根在國會下院說:“據報道,查爾斯三世的個人財富高達18億英鎊,而且他也無需為女王留下的巨額遺產繳納遺產稅,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這么多英國人對這次加冕典禮耗費巨額公款感到不滿。”
另外,為了這次加冕典禮,英國政府還增加了一天公共假日:把5月8日(星期一)定為公共假日。據估計,這一天新增的公共假日也給英國帶來了13.6億英鎊的經濟損失。
不過,就像中國的“五一”小長假一樣,盡管這新增的一天全民帶薪休假,讓雇主損失了金錢,但零售、旅游、酒店等行業卻因此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數據顯示,公共假日期間,英國零售商的銷售額通常會增長15%。英國酒店行業協會估計,查爾斯三世的這次加冕典禮可能會給英國酒店業帶來3.5億英鎊的收入。
據保守黨政府的說法,這次加冕典禮已經是比較節儉的了,因為查爾斯三世要求“不要過分奢侈”。
不知保守黨政府的這個說法是在和誰比較:是和查爾斯三世的母親比較?還是和他的外祖父或者更久遠的老祖宗比較?
據英國媒體報道,1953年,查爾斯三世的母親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共花費了91.2萬英鎊,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因素之后,大約相當于現在的2050萬英鎊。但據美國媒體的說法,伊麗莎白二世加冕花了157萬英鎊,相當于今天的5600萬英鎊。
英國媒體還估算了歷史上其他英國君主加冕典禮的費用:1937年,查爾斯三世的外祖父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共花費了45.4萬英鎊,大約相當于現在的2480萬英鎊;而560多年前伊麗莎白一世的加冕典禮,據稱耗資不菲,但也不過相當于今天的600萬英鎊;最節儉的則是威廉四世,他在1831年登基時宣稱不搞任何加冕典禮,只花了4.3萬英鎊(相當于現在的360萬英鎊),算作登基活動費用。
如果英國媒體預測的1億英鎊是準確的話,那么查爾斯三世這次加冕典禮花的錢,顯然比他的許多前輩多得多。
難怪在加冕典禮舉行當天,許多反對君主制的英國人冒著被警方拘捕的風險舉行了抗議活動。
多年以來一直推動廢除君主制的英國團體“共和國”(Republic)的總干事格雷厄姆·史密斯說:“查爾斯已經是國王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搞這種鋪張浪費的加冕典禮。這種耗資巨大、但毫無意義的活動,對那些在生活成本危機中掙扎的英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
在一篇關于查爾斯三世加冕典禮的報道之下,一位英國網民如此寫道:“我們國家對君主制和加冕典禮的明顯癡迷,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極為荒唐。為什么我們今天還在慶祝和鼓勵這種不公平和不民主的制度?現在是我們選舉國家元首的時候了。”
“是時候說再見了!”
盡管選舉國家元首在英國還是一個很遙遠的前景,但有些英聯邦國家卻加快了棄查爾斯三世為國家元首的步伐。
英聯邦由56個獨立主權國家(包括附屬國)組成,成員國大多是英國過去的殖民地和自治領。在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登基成為英國女王,至2022年去世的這70年里,已經有17個英聯邦成員國放棄了君主制,成為共和國,不再承認女王為他們的國家元首,而由本國選民選舉總統,作為本國的國家元首。
目前仍然承認英國國王為其國家元首的國家,僅剩14個了,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牙買加、伯利茲、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等國家。
隨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去世和不那么受歡迎的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如今,又有一些英聯邦成員國考慮改由民選的方式產生自己的國家元首。
5月4日,就在查爾斯三世加冕的前兩天,牙買加法律和憲法事務部長瑪琳·馬拉霍·福特表示,查爾斯三世加冕的消息加速了牙買加成為共和國的步伐,牙買加最快在2024年就會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變為共和國。
這位牙買加政府部長說:“牙買加正在尋求制定一部新憲法,這將切斷與作為我們國家元首的英國君主的聯系。時機已經成熟,牙買加的命運,將掌握在牙買加人自己手中。是時候說再見了!”
瑪琳還特別強調說,許多牙買加人對伊麗莎白二世有感情和認同感,因為當牙買加獨立時,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已登上王位,但牙買加人并不認同查爾斯三世國王,他對牙買加人而言就像外國人一樣陌生。
此外,伯利茲首相約翰尼也嚴厲地批評了英國首相蘇納克拒絕為英國在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的角色道歉的行為,他表示,伯利茲“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不再承認查爾斯三世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成員國。
其他一些英聯邦成員國則選擇溫和淡出。
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2022年12月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議員自行選擇是否向英國國王宣誓效忠。
再如,澳大利亞最近宣布,將在新版5澳元紙幣上使用紀念原住民文化遺產的圖案,而不是用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來取代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
包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內的12個英聯邦國家的原住民組織5月3日聯署公開信,要求查爾斯三世采取行動,彌補昔日英國殖民主義的罪行,包括道歉、賠償和歸還歷史文物。
“他不會成為一位好國王”
在英國本國,至少目前還很難想象君主制被廢除的可能性。
民調機構“輿觀” (YouGov)今年4月14日至17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多數英國人(58%)更傾向于世襲的國家元首,明顯高于支持民選國家元首的比例(26%)。
但沒有任何制度是萬世永存的。在現代民主發祥地的英國,作為新舊妥協產物的君主立憲制,尤其看重君主本人的品德。從這個意義上講,自年輕時便一直丑聞纏身的查爾斯,顯然無助于君主立憲制的長期存續。
由于英國小報特別熱衷于報道英國王室的負面新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查爾斯年輕時的婚外情、年老時的基金會丑聞,便借著英語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傳遍全球各地。例如,在他加冕典禮的這一天,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便充斥著“出軌渣男查爾斯、心機婊卡米拉”之類的各種笑話和段子;在英國本國,民調顯示,即使在查爾斯與戴安娜離婚27年后,許多英國人仍然不肯原諒查爾斯,仍然不肯接受卡米拉;而在大西洋彼岸,民調也顯示,查爾斯是美國人最不喜歡的英國王室成員之一。
實行君主制的英國,在歐洲也屬于少數:如今在歐洲的45個國家中,只有12個國家實行君主制,其中包括七個王國(英國、西班牙、丹麥、挪威、瑞典、荷蘭和比利時)、三個公國(安道爾、列支敦士登和摩納哥)、一個大公國(盧森堡)和一個由教皇統治的神權選舉君主制國家(梵蒂岡)。西歐四大國中,只有英國的國家元首是世襲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的國家元首都是民選的。
雖然在“輿觀” 4月14日至17日進行的同一項民調中,65歲以上的英國老年人支持君主制的比例非常高(78%),但在英國年輕人中,這一比例則要低得多:在18歲至24歲的英國人中,只有32%希望維持現狀。
相比之下,僅僅10年前,尚有超過70%的英國年輕人支持君主制。
5月6日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查爾斯三世加冕典禮的英國人中,就不包括今年21歲的英國女孩喬安娜·菲爾米諾。
喬安娜如今在英國肯特郡一家餐館從事服務工作,她曾經是女王的粉絲,女王去世時,她悲痛欲絕。但如今她變成了君主制的反對者。
原因?就是因為喬安娜不喜歡查爾斯。
喬安娜認為,由于查爾斯多年來的種種丑聞,他不會成為一位好國王。
“我也不認為他會為英國年輕人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喬安娜說。
(作者曾在英國多家知名媒體擔任資深記者、編輯。作者微信公眾號:魏城看天下)
責編 | 張雨菲
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