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養士風氣的“延續”:略論明代的幕僚制度

日期:2023-10-17 16:01:4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但是這一“自己用人”的說法并不能說明“幕賓”已經出現,只是因為嘉靖年間胡宗憲開幕府,延請徐渭、沈明臣等人為例,而逆向推測出弘治年間應該已經出現了“幕賓”之職。

明初著名清官況鐘《明況太守龍岡公治蘇政績全集》卷三《太守列傳》記載,“內署不延幕客,一切奏疏、榜諭、讞案,皆公所親裁。”似乎從這條記載可以說明“幕賓”早在宣德年間就已出現,然而問題在于“況鐘文集”是后人所編訂的,其中的內容不能作為判斷依據。

雖然況鐘文集不能作為依據,但是我們可以從其他史料中看出“幕府”制度在明初就已經存在。

04

首先在元末之時,元朝各地高官就逐漸有了脫離中央控制,割據各地自為軍閥的趨向,因此這些名義上是元朝屬下的驕兵悍將們就模仿唐朝藩鎮之制,發展出了一套幕府體系,元末幕府的征辟“略仿唐藩,承制故事,而國史考之不詳也。”

而元末起義的各地群雄,如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人都有樣學樣自署幕府。在朱元璋逐漸平定各路群雄之后,由于蒙元的殘余勢力還在大漠對邊境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一些主將開設的幕府就被保留了下來,比如李文忠幕府帳下就有很多文人作為幕賓為他出謀劃策,直到后來李文忠因為諫阻朱元璋討伐日本,導致門下賓客被朱元璋盡數殺害。

05

到了正統年間,朝廷大臣出征之時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正式出現了幕賓一職。如文人周鼎因為生病棄官歸家,而金忠討伐福建盜賊的時候就將其征辟至幕府,讓周鼎為自己出謀劃策。

“(周鼎)博極經史,為弟子師,例當以掾曹得官,謝病歸。正統中,大征閩寇,沐陽伯金忠參贊機務,辟置幕下,議進取方略,多見用。”

明初之時朝廷為各級地方行政公署都設有幕屬官,這一類幕職并非由長官自己征辟,而是朝廷負責銓選,使得幕屬官一方面配合長官工作的同時起到了監督長官的作用。

“參與長官行事,使之有所忌憚,不敢逋蕩。”

自明中期以后,雖然公署有幕職,但是有司并不器重他們,反而自己聘請幕賓治事,或者將具體事務托付給胥吏,后來新任的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朝廷并不配給屬吏,因此這些督撫也有自己聘請賓客輔佐,至此,幕賓一職應運而生。

06

明代的幕賓不僅服務于地方督撫,同時在明朝的各級衙門中都有存在,上至內閣大臣,大太監,下到六科給事中,各類衙門,各色官員聘請幕賓蔚然成風。內閣大學士有幕賓屬于是明代特例,史載申時行曾經延請陸伯生為賓客,刑科給事中錢夢皋為時任內閣首輔沈一貫的“入幕之賓”。

而嘉靖年間的著名奸臣嚴嵩門下也多蓄賓客,他的死對頭夏言也是如此,可見當時內閣大臣聘請賓客是一種普遍情況。

07

在這種聘請幕賓風氣的影響下,明代太監們也不能免俗,不少地位極高的大太監也會延請幕賓,比如著名的大太監劉瑾就曾聘請落榜生員張文冕為自己的幕賓,汪文言在擔任徽州庫吏時也因為避罪入太監王安門下。這一風氣甚至從官場蔓延到了民間,有些沒有官職的舉人也會延請賓客,但不過只是用作賬房而已。

明代幕賓的身份也多種多樣,從在職或退休官員,到舉人、生員,乃至于山中隱士、方士、術士、布衣、巡捕,都可以做幕賓,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入幕“毋須任何之資格。”

比如川黔總督蔡敬夫曾經延請退休官員王思任作為賓客,兵部尚書王驥聘請在職官員王訓,便是官員入幕。寧前兵備道陳祖苞聘請舉人周敏成參贊遼東軍務,浙江總督胡宗憲聘請生員徐渭、何心隱等人入幕,便是舉人、生員入幕。至于山人、術士、布衣等身份,就不一一列舉了。

08

明代的幕府賓客和春秋時期的蓄養的“士”不太一樣,春秋時期“士為知己者死”,兩人不僅是幕主與賓客的關系,同時也有一種主仆之情在其中,人身依附十分緊密,但是明代賓客就不一樣了,幕主與幕賓奉行的是“合則留,不合則去。”

也就是說雙方并沒有牢固的人身依附關系,而是一種互相需要的合作關系。幕賓不僅是“賓”,同時也是“師”,幕賓尊幕主為“主公”,幕主則尊幕賓為“師傅”,雙方彼此尊重,地位上并不是絕對的上下級關系,充分體現出了了主賓關系的極其不穩定。

其次雖然幕主與幕賓關系不穩定,但雙方又彼此依存,不能分離,幕主需要幕賓輔佐他軍政民生上的繁雜瑣事,而幕賓則需要幕主提供的傭金養家糊口,幕賓每年收入多者可達二三百兩,少者不過三十兩。

幕賓需要處理的事務也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高深,不是如《三國演義》中荀彧、郭嘉等謀士那種談笑之間謀劃天下大事的豪邁宏大,恰恰相反,幕賓所需要處理的事務都是一些瑣事和政務。

09

幕賓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項:

一是負責幕主奏章公文的處理,不少幕賓經常給幕主當槍手,比如胡宗憲名下著名的軍事著作《籌海圖編》,實際上的作者是胡宗憲手下的幕賓鄭若曾,還有如徐渭在胡宗憲手下負責奏章公文五年,“記文可百篇”。

二是以備顧問,當參謀,這一點就很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謀士”形象了,當然了,參謀之事也是幕主負責事務以及朝廷政務,俞大猷在帶兵打仗之時就曾聘請王陽明弟子顏鈞為“軍師”出謀劃策。

三是處理民政,我們上文說道明中期以后各級官署都有開幕府聘請幕賓的風尚,這其中聘請賓客最多的就是各地知縣,由于明代中晚期官僚階層的腐化,官員行政能力亦是逐漸下降,不理民事,為了擺脫這些日常政務的打擾,基本上每個知縣都會聘請幕賓為自己處理民政。

四是幫閑,所謂幫閑就是當幕主赴縉紳宴請的時候,在一旁獻藝,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等,給自己幕主臉上增光添彩,以上四項便是幕賓所負責的主要事務。

10

幕賓實際上是書生不安現狀,想要借此出名博位的產物,而官僚體系整體的腐化墮落,又給了這些書生文人們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而明代的幕賓尚處于一個初創階段,還沒有形成清朝那種完整的幕學體系,故此幕賓職能多種多樣,甚至有以繪畫游幕而被聘請的書生,可見當時幕賓之職低微。

而明代官員不惜放下身段成為達官顯貴的入幕之賓,則在明代晚期朝廷的政治權力更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