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開展的延安整風運動,扭轉了長期存在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不正之風,增強了全黨的團結統一,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先后開展了整風運動、整黨運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黨性黨風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每次學習教育活動都以思想教育打頭,深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健全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制度機制,需要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的長效機制。用好黨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高質量開展“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推動黨員干部真正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完善好常態化調查研究制度,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落實好問題整改機制,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奔著問題去、帶著問題學、對著問題改。堅持開門搞教育制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讓群眾得實惠。
完善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型科研制度
近年來黨的創新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等,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為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整體上看,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實踐中,不同程度存在著整體性研究欠缺,科研隊伍整體研究合力不夠,科研資源和成果共享水平較低,學科協同創新不足,個體化研究還較普遍,重大項目牽引、整合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等問題。一些研究機構建設還存在著搭臺子、請名人、辦論壇等形式主義的做法,研究成果仍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重規模不重結構、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研究體制機制不順導致高質量研究困境。
健全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制度機制,要完善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型科研制度。構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攻關新型體制,探索采用多學科聯合攻關、跨學科融合創新的“大兵團”作戰機制,實現關鍵領域、關鍵問題研究的突破創新。實行重大攻關項目“揭榜掛帥”制度,打破以往研究項目唯出身、唯帽子等弊端,以重大需求為引導、以競爭機制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研究體制改革深度激發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能力,提高研究創新鏈整體效能。完善學科建設制度,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整體發展,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群建設,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協同發展,形成“雁陣效應”。健全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完善職稱評定和人才遴選制度,完善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健全以增加知識價值和思想引領為導向的激勵政策。
深化基層理論宣講制度
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理論武裝每跟進一步,理論宣傳就應深入一步。理論宣講是我們黨獨具特色的重要創造,也是我們黨獨有特色的重大優勢,在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主動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黨在建立初期就重視思想宣傳、理論武裝。早在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中就專門論述了宣傳工作。1924年我們黨開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的骨干力量。新中國成立后,黨專門成立了干部理論教育講師團,面向黨員干部群眾組織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中央重要方針政策的宣傳普及,每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或者中央全會之后,都會組織中央宣講團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講,以營造濃厚的學習貫徹氛圍,進一步統一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推動中央精神和決策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理論宣講工作,在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后都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大規模集中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健全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制度機制,要健全基層理論宣講制度。切實解決理論宣講機構設置不完善、理論宣講工作機制不順暢、理論宣講質量參差不齊、理論宣講經費投入保障不足等問題,通過完善組織領導機制、領導示范帶動機制、縱向聯動機制、“互聯網+”宣講機制、輿情調研機制、輿論引導機制、宣講考評機制、激勵表彰機制、“大宣講”工作機制等,提升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科學化水平,推動理論宣講事業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