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度:官場成為門閥世家的禁臠,簡述魏晉選拔官員制度

日期:2023-06-28 12:12:0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這一情況,尤其在他們家族所在的縣、郡、州更為明顯,幾乎擁有壟斷地位,其他人很難進入他們的圈子!

那么有人又要問了,難道皇帝就不管嘛?就任由他的天下被門閥世家所把持?

又是一個好問題!

其實,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有正規的選拔官員制度的,這就叫做九品中正制!

漢朝末年,曹操掌控了中央大權。嚴格來說,曹操還算不上真正的豪門望族出身。

曹操

因為曹操的爺爺曹騰是宦官,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后來曹嵩做到了太尉,曹操才因此有了政治資本。

所以,曹操的家族底蘊并不深,再加上爺爺又是宦官,很被當時的地方豪門大族看不起,經常故意反抗曹操。

曹騰

但是曹操一開始要借用這些地方豪門的勢力打天下,所以還能和平相處。

等手中大權在握后,曹操便逐漸開始采取措施,限制這些地方豪門的勢力,以便鞏固自己的家族統治。

公元220年,曹丕做了皇帝后,采用了陳群的意見,制定了九品中正制。這是一種專門選拔官員的法律制度,并昭告天下。

曹丕

我來簡單解釋一下九品中正制。

魏晉的行政區域劃分從上到下分別為州、郡、縣,類似于現在的省、市、縣。

朝廷在每個州設立大中正一名,下面的每個郡再設置小中正一名。中正就是選拔人才的官員,類似于人力資源總監,州里和郡里的人才選拔就是由他們負責,然后再推薦到中央朝廷。

朝廷會給每一位中正發一張人才評定表,評定表中,將人才分成了九個等級。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評定的等級越高,做官起點也就越高,官職的上限也就越高!

九品中正制

當然啦,中正在選拔人才時,也是有法可依,有具體的評定標注的,如下。

第一:看家世。看你的家庭出身和背景。中正會詳細的調查你的父輩和先祖們的做官情況,做的什么官,有沒有被封爵位,是侯爵還是公爵等等。這些具體情況,中正都會一一詳細記錄在案,上報給朝廷。

第二:看品行。看你的品行道德和才能怎么樣。中正考察一番后,就會寫上簡單的幾句話,比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流程很簡單。

在考察了候選人的以上兩點情況后,中正根據實際情況給出具體的品級了,這決定了候選人能否當官以及起點位置有多高。

在曹丕和曹睿掌權時,地方州郡的中正還能夠不偏不倚,選拔出一些人才來。

等到司馬懿誅殺曹爽,掌權后,九品中正制度逐漸變味,中央朝廷的官員也開始插手地方州郡的人才選拔。

司馬懿

再到司馬炎建立晉朝后,九品中正制度就更加的耐人尋味了。

首先是取消了郡里的小中正選拔人才的權力,通通歸類到州里。

這主要是司馬炎為了打擊原有的地方豪門實力,把官員選拔權從基層剝離出來。

司馬炎

然后又任用朝廷的司徒一類的高官兼任州大中正,大中正選拔人才只看家世背景,不再考察人品才能了。

由此,九品中正選官制度,徹底淪為了擺設。

朝廷里開國功臣和高官逐漸掌控了選拔官員的門路,他們只以家世背景定候選人品級。

只要你是出身寒門,哪怕人品和才能再出色,也只能被定為下品。而如果你是出身于豪門世家,哪怕你品行不端,只要不出格,就能被定為上品。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局面,即“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我在這里要說一個知識點。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稱為寒門子弟的。

所謂的寒門,就是指你的祖上很久之前也是豪門大族,只不過現在衰落了,變成了小地主。

比如說一百年前,你家祖爺爺做過丞相,你家太爺爺做過大將軍。到你爺爺時家道衰落,只能做縣令。傳到你父親時,連官職都沒混上,只是個中等地主了。最后到你這兒時,你只是個小地主了。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就是典型的寒門出身。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即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說起來劉裕也是親王的后代,后來漢朝滅亡,他家也是個大地主。再后來西晉也滅亡了,整個家族就隨著西晉宗室“衣冠南渡”,遷徙到了鎮江。

衣冠南渡

這時候已經是東晉了,劉裕的家族更加的破落,已經退化為小地主了。即便是這種境地,劉裕在周圍的平民百姓中也很有號召力,僅僅是憑借他先祖的親王身份。

像劉裕這樣的家庭,才能被稱為寒門,而且得有家譜為證,沒有族譜的話,也得有人證才行。

劉裕

咱再說回正文。晉武帝司馬炎以家世選拔官員的初衷,是為了打擊地方豪強,加強中央朝廷的權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朝廷高官又形成了新的門閥世家,并逐漸從朝廷往地方州郡擴張。

很快,這些門閥世家門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上至朝廷,下至州郡,無一不包。

到了最后,州、郡、縣徹底成了這些門閥世家的囊中之物。地方上的官員選拔和人事任免,通常幾個大家族聯手就有操控的可能。真可謂是呼風喚雨,蔽日遮天了!

晉朝地圖

我簡單的點評一下。這些魏晉南北朝的門閥世家,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確實可以鞏固皇帝的統治。畢竟,豪門世家子弟擁有的特權,都是皇帝給予的,為了維護自己的這份特權,衣食無憂。他們必然會努力的維護皇帝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加速皇帝的滅亡。因為長期以來,升官渠道和生產資源都被這些門閥世家所把持,底層百姓肯定會怨聲載道、怒火不斷。這時候,皇帝統治的根基就會晃動。

萬一激起民變,門閥世家也許可以轉變立場,把矛頭也指向皇帝。可是皇帝呢?歷代的下臺皇帝有幾個能夠善終的呢?

品讀歷史,可以知道興亡更替,歡迎關注我,我是明史專家[作揖]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