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來源:脈脈
作為一家“燒錢”的科技企業,寒武紀近年來的研發投入已遠遠超越其營業收入。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別達7.68億元、11.36億元,而同期營業收入為4.59億元、7.21億元。
研發人員方面,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978人、1213人、1207人。2021年,公司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為60.88萬元,同比增加34.48%。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董事長陳天石是出身中科院的頂級芯片專家,寒武紀的技術團隊更是“硬核”。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員工中超80%為研發人員,其中77%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核心研發人員多畢業于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多名骨干成員擁有知名半導體公司多年的工作經歷。”寒武紀表示。
2021年,公司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為60.88萬元,同比增加34.48%。
寒武紀自上市以來還未曾盈利。其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7.29億元,同比增長1.11%;凈利潤虧損11.6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1.40%。
對于虧損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系復雜計算芯片涉及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所致,研發人員薪酬、流片費用、研發設備及IP對應的折舊和攤銷等費用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
“(芯片)流不了片就出不了貨,沒東西賣,可能還是會有影響。”4月21日,某芯片行業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寒武紀原來招了不少中科院、中科大的員工,但其實從前年開始就已經開始減少招聘需求。”
參與定增機構大賺17.5億
時代財經注意到,此前4月13日,寒武紀16.72億元的定增終于宣告落地,公司上市以來募資金額(包括IPO和定增)已超過40億。
從參與機構來看,寒武紀此次定增的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18家,其中包含財通基金、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富榮基金、銀河資本等知名機構。其中,獲配金額最多的為財通基金,達2.01億元。
受益于節節攀升的股價,參與此次定增的機構或已實現大幅盈利。截至4月21日收盤,寒武紀收報248元/股,與定增價121.10元/股相比,浮盈已逾一倍。上述18家參與定增的機構,已合計大賺17.5億元。
除了定增機構,受益的還有寒武紀的股東科大訊飛(002230.SZ)。
據科大訊飛2023年一季報,公司雖在一季度虧損近5800萬元,但卻因出售三人行、寒武紀股票,投資收益1.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61.22%。而2022年全年,科大訊飛曾因持股寒武紀、三人行、商湯等金融資產損失了5.82億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原持股比例1.77%的科大訊飛在2022年第三季度對寒武紀進行了減持,目前已退出其前十大股東名單。
除此之外,在寒武紀IPO前入股的“招銀系”股東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同樣于今年2月計劃減持311.46萬股、153.95萬股股份,若以4月21日收盤價來計,兩家主體已合計套現約11.54億元。
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