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北京市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改革后,北京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首次申報。根據《辦法》,本次改革破除“唯學歷”掣肘和“唯論文”一刀切傾向,將臨床工作質量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分類分層開展職稱評價。制定醫療、護理、藥學等9類高級職稱基本評價標準,真正實現干什么評什么。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
福州:公衛類科室衛技人員崗位補助每人每月2000元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出臺《福州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提出,2023年6月底前,福州市、縣(市)區成立疾病預防控制局,完成市、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設立。《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實施公共衛生人員補助政策,市、縣公立醫院發熱門診、腸道門診和公共衛生科、感染控制科等公衛類科室在編在崗衛技人員崗位補助每人每月2000元。
科技
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有新希望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陳躍軍高級研究員科研團隊創建了一種新技術,可解析大腦內多巴胺能神經細胞分化過程,發現和鑒定了一種可特異性表現多巴胺能神經前體細胞的表面標記分子,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目的細胞高度富集的供體細胞藥物制備新策略,可將移植后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比例從國際平均水平的10%顯著提高到80%,為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帶來新希望。近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于國際期刊《細胞·干細胞》上。
細胞衰老可能與基因表達錯誤率上升有關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可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老化》雜志上。
健康小提示
孤獨癥會發出哪些“信號”?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孤獨癥是一種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范圍狹窄,以及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育性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語溝通技能受損,同時伴有一定的行為障礙和智能障礙。孤獨癥多出現于兒童早期,3歲之前就可能明顯表現出異常。如早發現、早干預,大多數輕癥患兒可通過融合教育回歸社會正常生活。
孤獨癥會發出哪些“信號”呢?通常,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兒童是否存在“五不”行為,即不看或少看,不應或少應,不指或少指,不語或少語,不恰當地使用物品和不恰當的言語表達。同時觀察兒童是否存在社會交往障礙,興趣愛好單一,重復做同一件事情,說話少、不說話或贅述等情況。一旦發現兒童有此類行為或類似表現,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并及時就醫,尋求醫生的專業判斷。
編輯:徐秉楠
校對:馬楊
審核: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