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灣區投資制度創新,大咖獻策:穗港可設立離岸數據中心

日期:2023-04-16 11:36:2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作為“9+2”城市群中的重要增長極,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香港和澳門的努力。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論壇上表示,香港作為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擁有便利的營商環境、完善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和金融體系,以及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在深化推進大灣區建設更發揮關鍵的作用。

在蔡冠深看來,加強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香港可以發揮三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強化與大灣區創科聯動,二是擴大金融服務發展機遇,三是更好發揮“超級聯系人”角色。

以廣州為例,蔡冠深表示,穗港可攜手打造大灣區創科合作示范平臺,通過構建兩地安全規范的大灣區跨境數據流通機制,并研究設立離岸數據中心,允許兩地數據在區內存取而不構成數據出境,為發展國際數據中心奠定基礎;此外,穗港兩地也可研究豐富的綠色金融產品和配套服務,建立統一的金融標準,共同發展綠色跨境金融產品,為內地綠色投融資服務提供支持。

此外,蔡冠深在論壇現場透露,今年,香港有可能加入RCEP,這將進一步為深化大灣區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關系提供高質量專業服務支持,包括提供投資環境與風險評估、多元化項目融資與金融配套服務。

圍繞澳門經濟結構,粵澳工商聯會會長施家倫在論壇上表示,澳門是微型經濟體,各類資源非常有限,無法承載過多產業,長期以來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適度多元”原則,過去的二十四年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休閑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加快產業適度多元,拓展新經濟增長點,是刻不容緩的重大的現實問題。”施家倫認為,疫情之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其中包括今年2月公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等。

施家倫指出,當前,澳門行業加速轉型、拓展合作的意愿非常強烈。同時,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育,澳門多元產業也積淀了一定的基礎。“可以說,經過三年疫情的考驗以及隱忍,澳門經濟正在浴火重生,經濟適度多元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強勁東風。”

廣東營商環境的“兩張名片”

廣東營商環境的“兩張名片”

廣東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

在論壇上,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新表示,近年來,廣東充分利用好國家賦予的重大支持政策,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的規則銜接,在金融市場上互聯互通、職業認可、民生融合等各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張新表示,廣東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扎實推進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主動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大格局。

而針對廣東的招商引資重點方向,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則用“制造業”和“總部招商”這兩個詞進行概括。

張勁松表示,廣東在營商環境上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其中,稅收優惠和政策投資獎勵是廣東營商環境的“兩張名片”,特別是當前,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區域實行的“雙15%”稅收優惠政策,給鼓勵類產業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繳納、企業高管和高精尖技術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均給予稅率優惠。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文妍 王蕾娜 羅曼瑜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