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要先試點再推廣

日期:2023-07-03 12:10:3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其二,想方設法做好資金籌措工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制度是基礎,資金是核心。沒有有效的資金來源渠道,“房屋養老金制度”就無法推行。即便推行,效果也不會好,矛盾會相當多。就眼前而言,“房屋養老金”除已經存放在居民個人賬戶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外,還必須建立公共賬戶,通過多種渠道籌措“房屋養老金”。土地出讓金無疑是最應當安排“房屋養老金”的一種渠道。因為,土地出讓金就是來源于土地,如果沒有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大批房屋的建立,怎么會有如此龐大的土地出讓金呢?因此,按照一定比例在土地出讓金中提取“房屋養老金”是合理的,也是合適的。除土地出讓金外,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三供一業移交應歸集的資金、城市物業管理獎補資金等,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納入到“房屋養老金”中。

再者,要更加有力地加強房屋建設質量監管工作,確保房屋質量安全可靠。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屬于后續工作,前期則是房屋的質量安全。質量好、安全度高的房屋,后續的維修、維護等方面的壓力也會小得多,需要的維修資金等也會大大減少。反之,就會增加房屋維修、維護的壓力。因此,在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同時,要更加有力地加強房屋建設質量的監管工作,確保房屋質量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減少維修、改造,最大限度地避免發生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如此,對房屋建設質量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要時,可以提高房屋質量安全等級標準,以減少維修等方面的負擔,減輕“房屋養老金制度”壓力。

最后,要充分發揮物業作用,嚴防過度裝修現象。眼下的住房市場,幾乎每家在裝修過程中,都會對房屋結構進行調整。雖然絕大多數居民都懂得不能改變承重墻結構,但是,也有極少數、極個別居民將承重墻結構改變,導致住房發生裂縫等方面的問題。如哈爾濱發生的居民“私拆承重墻”事件,就造成了非常嚴重后果。更重要的是,每戶居民都在裝修過程中改變房屋結構,就算沒有動承重墻,也會對房屋質量和安全帶來不利影響的。因此,必須強化物業監督作用,嚴防居民過度裝修問題。否則,也會給未來“房屋養老金制度”帶來很多新的壓力。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