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制度本就是反人類,反文明的殘忍制度,早就被歷代朝代所擯棄,為什么朱元璋臨死前要恢復此項制度呢。
這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很大的關系,他骨子里的底層赤貧色彩從未褪去。
朱元璋是中國古代皇帝里唯一一個從社會底層爬到了國家頂峰的人,他從一無所有的赤貧者通過千辛萬苦創建了大明王朝,雖然貴為皇帝,但他骨子里的農民基因從未褪去。
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和政權更迭中,農民永遠是最受傷的群體,無論是朝代的興衰,底層百姓受到的壓榨和剝削從未減輕過,生于元末明初的朱元璋更是如此,深受苦難。
朱元璋童年的遭遇激發了他的反抗精神,經過努力,抓住時代的機會,一躍成為了新建帝國的開國之君,這對于一個從底層爬起來的赤貧者來說,自身的自豪與尊嚴感極度加強。
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善良、質樸和勤勞,但是同時也具備奸詐、狡猾和仇富的心態,只是在受壓迫的地位上,他們唯一能選擇的是壓抑自己內心的仇恨和憤怒,一旦他們得勢,將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對社會的破壞力。
比如唐朝的農民起義軍黃巢,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等等,當社會進程是農民階層進行主導的時候,時代的更迭一定會經歷過一段非常慘痛的陣痛期,而這個陣痛期就是農民統治者們發泄骨子里那股幾千年壓抑農民的憤怒情緒。
每個時代都一樣,包括近代,同樣如此,只有當那群初期的農民統治者平復了發至靈魂的憤怒后,社會才逐漸走向文明向前發展的方向。
朱元璋恢復了殉葬制度,就是他發至靈魂的那股赤貧者對社會以及農民統治者的情緒發泄,按道理來說,朱元璋從底層來,應該清楚人間疾苦,更了解社會萬象,更能理解人情與關愛。但他卻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選擇了他無法控制的潛意識——農民統治者對權勢的眷戀。
朱元璋臨死下令其妃子與宮女陪葬非常的殘忍,據相關史料記載,所有殉葬人員服藥昏迷后,被人用水銀從頭頂灌入,不從者則強行上吊自縊身亡,把她們的尸體送入陪葬陵中。
朱元璋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迫于朱元璋的祖制,以至于后世的明朝皇帝,賢明的永樂大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死后都使用了人殉,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直到明英宗朱祁時代,就是“土木堡之變”兩登皇位的明英宗,他臨死前下令徹底終結殉葬制度,并下旨后世之君不得再用人殉,明朝的殉葬制度才徹底的終結。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