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某公司收到一份匿名舉報信,稱該公司技術服務部門員工以產品質量鑒定不合格為由,向代理商收取理賠款回扣。由此牽出一起巨額職務侵占案。
原來,該公司的陶某、周某等14名員工,聯合全國25家銷售代理商作虛假理賠,將無質量問題的破損輪胎判定成符合該公司“三包”理賠情形,造成公司損失2400余萬元。其間,銷售代理商將虛假理賠所得50%左右返給陶某等人,剩余大部分則給了下層分銷商,用于維護客戶、增加輪胎銷量。
案發后,江蘇省常熟市檢察院提前介入,發現該案涉及的25家銷售代理商運營著這家公司全國80%的銷售市場,且這25家銷售代理商牽涉的32名犯罪嫌疑人中,絕大部分為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主要股東或實際經營人。如果對涉案代理商的負責人全部逮捕、起訴,該公司的銷售市場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我們在堅持嚴格依法辦案的同時,審慎研究辦案的政策與法律尺度,按照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不同情節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分層處理,盡可能為涉案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條件。”辦案檢察官顧萬炎介紹,在促成代理商負責人全額退賠、公司員工部分退賠,共計挽回被害單位損失1600余萬元的基礎上,檢察院結合自首、退賠諒解、認罪認罰等情節,對20名犯罪情節較輕的代理商負責人作相對不起訴,對其余12名代理商負責人提起公訴并建議適用緩刑,對14名公司員工提起公訴,法院均予以采納。
結合案件情況,常熟市檢察院向這家公司發出檢察建議,提出優化并公開理賠標準、完善內部監管制度等建議。“檢察機關用專業智慧和精準服務,幫助我們構建和完善刑事風險防控機制,助力企業發展行穩致遠。”公司副總經理說。
合規整改
推動企業構筑法律風險“防火墻”
2022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順義分局向順義區檢察院移送了一起保險詐騙案件。該案中,A公司員工李某甲等6人以及B公司員工張某乙,為了維系客戶、提高業績,與到店維修車輛的兩名顧客合謀,通過偽造事故現場、故意制造碰撞事故等方式編造出險事由,騙取保險理賠款共計41萬余元。
“案發后,保險公司對我們兩家企業的管理提出質疑,保險服務一度陷入停滯。”案件辦理期間,A公司、B公司的負責人緊急向順義區檢察院求助,并主動作出合規經營承諾。
辦案檢察官張靜仁介紹,考慮到汽車服務行業領域保險詐騙犯罪高發嚴重影響金融安全,也制約企業的健康發展,檢察機關決定對兩家公司開展合規整改。
為了實現對保險公司合法權益的保護,檢察機關將企業承擔經濟責任的情況,作為審查合規整改落實的要素,同時通過對犯罪嫌疑人開展釋法說理,積極促進追贓挽損工作,被騙保險公司的損失全部被挽回。經過合規整改,A公司、B公司實現了對保險理賠業務運營風險點的有效管控,保險理賠數據也趨向正常,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更為規范順暢。兩家公司在保險公司內部的合作車商等級均由B級提升至A級。
順義區檢察院會同來自物流行業協會、市場監管部門的專家,在經歷實地考察、優化整改方案、開展合規考察等一系列環節后,在3個月的合規考察期后出具了合規考察報告,認為A公司、B公司已經落實了合規整改要求。綜合犯罪事實、企業合規整改情況和認罪認罰情況,順義區檢察院依法對李某甲提起公訴,對張某乙等8人作出不起訴決定。根據企業合規整改情況,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對李某甲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判處李某甲有期徒刑2年6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將加強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民營企業進行以合規建設為主的內控監督機制建設,促進民營企業守法合規經營;在履職辦案中準確把握政策尺度,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倪弋
編輯:陳寶楓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